“钻石恒久远,买颗就破产?”作为如今沪上婚宴的必备道具,钻戒成了不少新人结婚开销的一大支出。日前,国内最大的钻石连锁平价卖场“全城热恋”开进申城,这家去年在北京连开5店的钻石业“苏宁”,来沪开业头两天就创下了1700万元的全国钻石行业销售额新高。
像苏宁、国美卖家电一样去卖钻石。据悉,“全城热恋”年内计划在沪开出4家门店,到2016年完成全国百家店面布局。有关专家指出,随着平价钻石卖场的落沪“搅局”,传统百货商场渠道的钻石价格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跟进拉低,“阿拉”买钻石也会更讲性价比。
直接采购降低成本
买一克拉送一克拉,买千元戒托送30分钻石……在南京东路置地广场背后的“全城热恋”,通过地铁广告广而告之的开业促销令人咋舌,开业头两天就引发消费者的连夜排队抢购潮。不过,相比开业时拉人气的这些“噱头”,比传统百货便宜一半的日常价才是“全城热恋”的“杀手锏”。
据悉,钻石行业多年以传统百货为主要销售渠道,形成了“工厂—中间商—商场—消费者”的模式。按行业公开的秘密,走传统百货渠道的中间商平均加价率是42%,商场加价率是25%。像一枚零售价在10万元的钻石,其中6-7万元就是中间商(及品牌商)和商场的加价,其实这颗钻石的成本只有3-4万元。
正是高额的中间差价,让“全城热恋”这样的平价卖场找到了“下手”的机会,由于向40多家国际供应商直采并贴设计师品牌销售,能省50%的成本。其次,相比传统钻戒的“石+托”联买模式,他们在沪首创了钻石与戒托分离计价的销售法,钻石报价按每周五纽约钻交所提供的国际钻石交易标准价,戒托则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当日金价计,这样消费者来买钻戒价格看得更透明。
钻石价格两极分化
记者观察“价格只有商场的一半,戴满三年还可回购。”这样的钻石平价卖法,让消费者得实惠,也被竞争对手视为“搅局”。业内人士指出,“全城热恋”入沪后,申城钻石销售就有了三类模式。一类是周生生、周大福、谢瑞麟等老牌珠宝企业,商铺多在百货公司、商业街头;第二类则是珂兰、钻石小鸟、九钻网等网店,消费者网上选产品、下单,再去实体店验货、拿货;第三类则是像“全城热恋”这样的钻石平价大卖场,打新兴的国际设计师品牌,价格甚至接近网店,但选购的实际看样和试戴体验又比网店直接。
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钻石交易进出口平台所在地,上海也是全球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拥有年增长超过15%的强大消费力。但在目前的沪上钻石市场,除了蒂芙尼(Tiffany)、卡地亚(Cartier)等一线国际大牌,以及周大福、周生生等二线品牌,其他的所谓三线品牌往往在品牌上并无优势,只是通过进百货商场提高了身价。
“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钻石品牌的加工基地都在深圳、东莞、番禺,但每加工一颗钻石,工厂只收取100元的加工费。这意味着,钻石从出厂后到零售终端,价格翻了三倍都不止。”有关专家指出,“随着平价钻石的出现,未来沪市钻石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拥有高品牌附加值的国际品牌和价格亲民的平价钻石将更有市场。”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