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美军撤离留下烂摊子 本国领导能力受质疑~~~
美军撤离留下烂摊子 本国领导能力受质疑~~~
美军撤离留下烂摊子 本国领导能力受质疑~~~
美军撤离留下烂摊子 本国领导能力受质疑~~~
     
2012年03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军撤离留下烂摊子 本国领导能力受质疑
伊拉克:百废难兴到底该怪谁?
沈敏
■失业的伊拉克妇女只能靠拾荒糊口 图IC
■许多伊拉克人只能用薄板棺材装殓死去的亲人 图GJ
■许多伊拉克儿童被路边炸弹夺去双脚 图GJ
  文/沈敏

  美军撤出后的伊拉克,理论上拥有一个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政权,体制更自由,市场更开放,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但对于很多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想好好过日子的梦想,仍支离破碎。

  安全威胁尤显 

  今年1月17日早晨,萨德尔城18岁中学生赛义夫走在上学路上,一枚绑在摩托车上的炸弹让他失去右腿。这枚炸弹,还有几分钟后爆炸的另一枚,一共杀死了十几人,大部分是每天守着繁忙路口等待打零工的百姓。病床前,赛义夫的父亲说:“我们一直活得战战兢兢,担心这种事会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袭击无辜百姓到底谁能得到好处?” 

  从某些公开数据来看,今日伊拉克比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后数年更安全、更稳定。美国外交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死于炸弹、埋伏狙击和其他“敌方袭击”事件的伊拉克平民略少于1500人,这是萨达姆倒台后数年来伊平民死亡最低纪录。商人可以更自由地出境旅行、向外国银行借款或转账到海外。初到巴格达的人,可以看见战后伊拉克生活“正常化”的迹象:年轻人在咖啡馆里为足球比赛呐喊,孩子们说说笑笑结伴上学。 

  身处其中的伊拉克人却感到,一些美国和伊拉克政府官员曾许诺的“安全、民主、自由、现代化”的伊拉克只是海市蜃楼。美国人或许更心知肚明,目前在伊注册的1351个外国企业中,美国企业不到20个。 

  安全威胁显而易见:2011年12月18日,最后一批美军撤出伊拉克;12月22日,巴格达就发生十几起连环爆炸,60多人丧生。此后,一波暴力袭击席卷伊全境。美军撤出后一个月内,有250人死于各种袭击。 

  此外,伊拉克政府管理混乱也增加了投资风险。伊拉克商人沙米勒的公司与政府订了合同,为伊国有南方石油公司提供后勤服务及外国产的钻探设备。他告诉美国《商业周刊》,伊拉克政府拖欠其公司500万美元合同款已经两年多了,害得他也欠着外国供应商和贷款机构的钱,信誉大大受损。他抱怨说,像埃克森美孚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可以首先考虑政治利益而非商业利益,“它们可以接受先亏损10年再赚钱,但像我们这样规模较小的伊拉克企业却背不起这么沉重的负担”。 

  腐败拖累基建 

  伊拉克基础设施仍是满目疮痍。交通部说,全国需要5000公里铁路,公路系统有待全面整修,还需要多建几个机场。位于巴士拉附近的乌姆盖斯尔港作为伊拉克唯一深海港,设施远不能与经济同样依赖石油出口的邻国相比。约旦亚喀巴集装箱站的伊拉克代表蒙齐尔说,因为乌姆盖斯尔港设施过于落后,许多货轮不得不舍近求远停靠约旦的红海港口,再由陆地运输入境伊拉克。从成本考虑,向约旦支付关税也比贿赂伊拉克港口官员合算。 

  腐败是造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伊拉克电力短缺问题迟迟无法解决,与电力部门从上至下的腐败有关。前电力部长拉阿德2011年8月被迫辞职,政府调查发现其手下与两家子虚乌有的外国公司签订了价值17亿美元的电站建设合同,其金额相当于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的2%。 

  另一边,则是数百万伊拉克家庭面临每天断电超过20小时的窘境。不少商户不得不花大价钱使用私人柴油发电机发电。根据伦敦一家中东能源咨询机构“CMX里海与海湾咨询者”估算,伊拉克人每年为填补电力缺口所花费的成本总计高达400亿美元,相当于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 

  动荡加剧失业 

  入侵伊拉克后,英美为首的联军临时权力机构对伊拉克经济采取双重“休克疗法”,推动国有资产私有化并实施宽松的进出口政策。但在这双重冲击下,本国生产企业和农民的生计却日益陷入困境。 

  经历多年战乱的伊拉克农民,仍在使用老旧落后的农耕水利设备。开放贸易后,来自叙利亚和伊朗等邻国的便宜谷物和蔬菜涌入伊市场,本国农民无力竞争。1991年海湾战争后,国际制裁下的伊拉克经济约三分之一收入来自农业,如今它的粮食五分之四靠国外进口。无法再靠种地生活的农民涌入城郊,加入待业青年的队伍,等候打散工的机会,通常是修墙或贴厕所瓷砖之类技低术含量的活计。 

  伊拉克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15%,民间智库“伊拉克知识网络”估计,实际失业率已逼近26%,世界银行给出的数据则高达40%。还有三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属于“就业不足”群体,即每星期工作时间少于35小时。伊拉克40%的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这意味着很快会有数量庞大的新一拨人加入待业大军。 

  今年21岁的穆斯塔法就是每天早上在繁忙路口等待打工机会的人群中一员。这种等候有时意味着生命危险,他也担心派别冲突加剧使暴力袭击殃及更多像他这样的平民,但养家糊口的需求压过了恐惧。 

  他曾想上大学,但15岁就辍学出来工作,因为父亲身有残疾,母亲和6个弟妹需要他养活。好在他赶上美国人出于收买人心的策略需要,招聘一批普通工人修复当地清真寺和学校。收入最好的时候,穆斯塔法每月能拿到200美元,抵得上伊拉克警察工资的三分之一。但当“起义”浪潮2008年式微后,这种“好事”就没了。近几年,靠打散工,他月收入有时低至60美元左右,一家人经常吃不上肉。 

  他娶不起老婆,因为依照传统,他有义务准备婚房,还要买件金首饰作聘礼,这些加起来大约需3000美元。“现在(结婚)完全不指望了,我只发愁怎么养活自己家人。”“没活可干是因为政党之间的斗争,”穆斯塔法说,“没人想建新房,大家怕又打起仗来,所以都把钱存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公众服务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法治视窗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1版:新民环球/钩沉
   第A32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0版:现代家居/我的经验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B25版:E生活
   第B26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2版:新民楼市广告
伊拉克:百废难兴到底该怪谁?
热衷宗教党派纷争 伊拉克现任领导人
热点锁定:
导读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A29伊拉克:百废难兴到底该怪谁? 2012-03-23 2 2012年03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