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男孩“订制”教育,上海并非首创。北京汇佳私立学校曾于2003年开设了汇佳男子高中。2010年,无锡洛社新开河实验学校和无锡外国语学校合作办起第一个由32名男生组成的“男子教育实验班”。该校在2012年招生简章中写道:“实验班里多数是小学阶段被认为比较有个性、思维活跃、不太听话、成绩平平、学习习惯有些‘小问题’的学生,学校会给予男孩们科学、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给予男孩们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充分发展自我的空间。”
无锡洛社新开河实验学校校长田胜龙曾经是无锡女子中学复校后的第一任校长,退休后又受聘创办男子实验班。他认为,男生的自尊心强大到超出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想象,面对容易冲动惹祸,也愿意为集体荣誉付出一切的男孩,老师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包容和有技巧的引导。“在实验班采访,经常可听到男孩们说‘你这样可不像个男子汉’‘男子汉就要坚强不怕吃苦’。”单俊楠说,很多男孩发现了自己的改变,如“没有女生总是考第一名”的压力,他们更热衷于课堂讨论,曾将一道只有3种标准答案的几何题,讨论出14种解题方法;男生开始做擦窗户、收发作业等“精细”活,责任心得到锻炼。
反方
“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并不需要把男孩‘圈起来’培养,而应该改革现行教育弊端。”一位多年从事近现代教育研究的学者对男孩班的设想提出质疑。他指出,无论是西方男女分校的传统还是申城历史上出现的男校、女校,都有着和当前环境截然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宗教背景,用繁多的清规戒律束缚男生的言行,单纯地模仿无法得其精髓。近现代历史显示,男女合校是教育发展的进步。“我们强调唤醒男生的阳刚之气,也要警惕其产生新的问题。”这名学者强调,在韩国多所男校,近年来暴力事件激增,值得引起警惕。
他呼吁,增加教师队伍中的男性比例,减少基础教育的应试色彩,才是“拯救男孩”的可行之道。在这位学者看来,这些在男女合校环境中同样可以做到,男教师活跃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同样会让女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