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导演江海洋谈进口电影大规模进入中国
~~~——导演江海洋谈进口电影大规模进入中国
~~~——导演江海洋谈进口电影大规模进入中国
~~~——导演江海洋谈进口电影大规模进入中国
~~~——导演江海洋谈进口电影大规模进入中国
~~~——导演江海洋谈进口电影大规模进入中国
     
2012年03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片或存一席之地
商业片将被逐渐蚕食
——导演江海洋谈进口电影大规模进入中国
罗震光
■ 漫画:好莱坞“兵临城下” 图TP
  进口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多,尽管以冯小刚为代表的几位导演高调表示“不害怕”“会促进中国电影发展”,但中国电影界人士大部分表态悲观。全国政协委员、电影演员宋春丽在今年的两会上公开表示,部分观众的“崇洋媚外”是国产片受冷落的原因之一,新华社据此撰文表示了反对的观点,指出了国产电影自身存在的问题。上海政协委员、导演江海洋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把主旋律文艺片和商业片简单地分为“作品”和“产品”的话,在未来中国影坛,“作品”尚可能依靠政府投入、电影企业打造、艺术人才个人能力而得到一席之地,而“产品”在好莱坞精密、复杂、先进的生产模式的打压下,生存空间必将被逐渐蚕食。

  国产片质量较差

  江海洋说:“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每部电影从创意之始直到最后制作完成,尚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估机制。撇开那些行政指令和政治要求之外,对艺术的高标准、严要求避免了影片水准的低下。而现在,导演、制片人都成了个体,在整个电影的创作生产过程中,在解决投资问题后,除导向审查外,缺乏一个完整的、专业的评估机制作为支撑。”

  “由于对电影艺术质量认识的偏差,一部分导演、制片人把电影当做纯个人观念的体现,无论表现形式还是故事内容,完全脱离观众,一骑绝尘地信马由缰……更有极个别的,见利忘义,以格调低下、粗制滥造的‘娱乐’为前提,以赚快钱为目的,炮制了不少‘烂片’,以致大部分连进入院线的可能都没有,直接进库房。”江海洋说:“这些年来,不少导演、制片人拍电影的水平没见涨,忽悠投资人的功力倒变得炉火纯青。”

  好莱坞模式先进

  当好莱坞“兵临城下”时,中国电影界已经没有时间来“苦炼内功”。江海洋也不认为“苦炼内功”就能对抗好莱坞商业电影工业生产模式。“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生产是真正工业化的,整个电影制作团队是分工精密、合理调配的,而且这种分工、调配的形成都是经历了千百次的生产过程优化而来。”

  另外,据记者了解,保险公司作为投资、制作双方的监督人,深入到好莱坞电影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了各方利益的同时,也严格规定了游戏规则,使整个电影工业流程处于有序、可控状态。江海洋认为,“这一整套体制、机制确实代表了先进的电影生产力。欧洲电影在好莱坞的冲击下,基本一蹶不振,除了还能在艺术片上较较劲,商业片已经乏善可陈。英国电影院里放的90%以上是美国电影。曾经靠资本讲话、牛到可以去好莱坞收购电影公司的日本,如今也是被好莱坞掌握了大半电影市场。韩国电影依靠国家产业的政策,还能留存一些,但也是艰难生存。”

  民族性应该保持

  江海洋认为,“当资本进入电影之后,首先就是电影的国际化,地域特点被不断淡化,如果国家不把电影生产纳入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的话,电影的国家归属感将被不断削弱。”江海洋对中国电影未来的预测是:“这将会是一次被迫的变革,电影的业态将会得到提升,而国产电影的生态将不可避免地恶化。随着一些导演被收编,剩下的大部分人中,有的会转行去拍电视剧,这可能促进中国电视剧整体水准的提高,有的则会被市场无情淘汰。还会有一部分导演坚持拍原汁原味的国产片,但是若没有国家资本的支持,没有质量的实质性提高,大部分此类导演将会被挤压到边缘。”  

  本报记者  罗震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评论
   第A03版:要闻·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公众服务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文艺片或存一席之地 商业片将被逐渐蚕食
警惕微博里的“暗礁险流”
奚美娟张芝华吴冕“再聚首”
《王的盛宴》自称“直逼历史”
《卖猪》获东京动画大奖
“首届未来影像季”昨颁奖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8文艺片或存一席之地
商业片将被逐渐蚕食
2012-03-27 2 2012年03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