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长三角/文化·旅游
     
本版列表新闻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2012年03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里红牧”走进博物馆
宁海扶植非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张智颖
  本报讯(记者  张智颖)浙江宁海县“十里红妆”婚俗将进入新的博物馆。新博物馆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21800平方米,目前工程即将完工。 

  “十里红妆”是指旧时嫁女的场面。浙东一带旧俗,婚期前一天,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从女家延伸到夫家,一担担嫁妆朱漆髹金,流光溢彩。说南宋初年,宋高宗被金兵追击于宁绍平原,一位浣纱村姑救了他。后宋高宗传旨寻村姑未果,便下旨特许这一带女子出嫁时,轿上可雕鸾画凤。2008年,“十里红妆”婚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十里红妆”,宁海县还有30多个非遗项目。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非遗产业化路子,成立了非遗保护办公室,对非遗项目制定保护方案,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扶植非遗项目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非遗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宁海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才良说。面对即将失传的技艺,黄才良尝试将非遗清刀木雕技艺产业化。这项有1000多年历史的老工艺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广泛欢迎。短短几年,清刀木雕传承人发展到了50多人,年产值超过1200万元。尝到甜头后,黄才良又对国家级非遗泥金彩漆工艺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嫁接”到工艺品上,实现规模化生产。去年宁海有超过1000万元的非遗产品畅销海外。 

  非遗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着宁海民间资本。“十里红妆”吸引了1.5亿元资本投入。目前,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21800平方米的“十里红妆”新博物馆接近完工。汇集非遗作品的东方艺术博物馆也将开始建设,建成后将带动宁海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评论
   第A03版:要闻·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公众服务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徐霞客古道”申报世界非遗
吴江滨湖新城跃然“路”上
寻找南浔商人百年发展历程
“稻草人”雕塑
上虞向高校推介“四季仙果之旅”
“兰亭奖”回归绍兴兰亭
杭帮菜博物馆开馆
“十里红牧”走进博物馆
苏州碧螺春开采
新民晚报长三角/文化·旅游B03“十里红牧”走进博物馆 2012-03-27 2 2012年03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