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者从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获悉,自去年5月该街道在本市率先设立“居委会自治金”以来,通过项目化管理运作,包括“民声接纳工作室”“居民议事厅”“爱心铃”等“名牌项目”脱颖而出。记者为此走访陈家门居委会等社区,看“自治金”如何探索基层民主,“激活”居民的自治能力。
“民声接纳工作室”
每周准时来相约
每周三上午9时到11时,在位于浦东大道的陈家门居委会居民活动室内,居民志愿者总是在这里和居民们准时“相约”。
本周三上午,记者来到这里,只见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居民活动室里,志愿者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一道屏风隔开,旁边的桌上则摆放着“民声接纳工作室”的牌子。今天的“当班”居民志愿者是王是瑾、章莉娟,居委会主任张慧敏和她们一起接待居民来访。
上午9时30分:武女士来访——“我们小区去年开始就列为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虽然要改变几十年的老习惯很难,但很多居民都自觉参加。但是,我看到有些人虽然拿了分类的垃圾桶,但还是干垃圾、湿垃圾乱放。我建议,今年能不能重点突破,再加强宣传,有的还可以上门宣传呢?”
志愿者的话:像这样为社区公共事务来民声接纳工作室的为数不少。过去许多居民都是“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但设立了民声接纳工作室后,居民发现自己对社区的建议有处可说,而且还有望落实,参与的热情也就越来越高。
上午10时:先后有两名居民来这里反映,小区摆放广告单的信箱“兜底”好几天了,希望有人能够管一管。
志愿者的话:在民声接纳工作室中,多数居民反映的都是“一地鸡毛”的小事。但过去因为没有统一的接待点,居民有事也不一定知道有事找谁,有些部门还存在职责交叉、甚至推诿的情况。现在居民只要投诉到民声接纳工作室中,志愿者就要及时帮居民找到解决方法。比如这件事,居民志愿者将和物业公司联系,督促其尽快解决。
“居民议事厅”
投诉里面找问题
记者了解到,去年陆家嘴街道全年共投入“自治金”158万余元,在30家居委会和1家社工站全面推开。截至目前,陆家嘴社区(街道)各居委会已提出“自治金”项目申请189个,共实施158个。街道根据每个居委会的规模、特色等不同情况,给予3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资金投入。那么,这样的“自治金”项目投入与居民自治的产出比如何?
陈家门居委会主任张慧敏亮出工作室项目的账单,去年申报的资金8000元,至今还没有用完,成本并不高。但她对于产出的效果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告诉了记者一个她亲身经历的例子。“去年7月,也就是‘自治金’项目正式启动不久,许家厅小区居民向‘民声接纳室’反映,和小区一个围墙之隔的空地里一直有臭味,夏天大热天根本不敢开窗。为此,居民志愿者马上反映到居委会,居委会调查后发现,旁边的工地属于一家单位,但并不在陆家嘴街道辖区内,而是属于另一个街道。街道干部再辗转帮居民找到对方单位。”
一次“居民议事厅”活动就这样开张了。没想到,双方一见面,居民代表刚说明来意,对方却来了个“反投诉”。“我们还一直想找你们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块空地原来为工地,有人居住、清理卫生。但自从工人撤出后,一墙之隔的许家厅小区个别居民经常顺手将垃圾往围墙外的空地扔。几年下来,杂草和垃圾互相“呼应”,最终形成了让人难以忍受的恶臭。
搞清事情的原委,双方不再互相指责,而是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于是,单位、居民、物业3方一起出力,几十人出动将多年堆积的垃圾清理干净。有居民代表还带上相机,将清理前后的情况拍摄下来,回去后打印出来,挨家挨户贴在居民家门口,呼吁居民遵守社区文明公约,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
由于部分居民直接参与,加上“晒”出的照片,在居民中引起很大反响,如今一墙之隔的空地再也没有人“喂料”了。“通过居民自身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居民自己管理、自我教育的效果。”张慧敏这才亮出了自己的看法。
“爱心铃”结对
下拨资金用到位
和陈家门居委会一样“尝到甜头”的小区在陆家嘴街道还有很多。市新居委会针对小区60岁以上老人近三分之一、独居老人多等情况,征求居民意见后,实施“爱心铃”项目。将电铃装在结对的邻居志愿者家里、按钮装在老人的家里,遇到急事可按铃求助,目前已经有50多户老人申请免费受助,电铃装置费用全部从自治金中列支,居民们都感谢政府部门做了件好事。
陆家嘴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安桥坦言,去年开始实行这一制度时大家还有些犹豫,担心“太麻烦”,但半年多来的效果却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据统计,2011年,陆家嘴辖区内的刑事案件中八类案件的发案率比去年下降了43%,邻里纠纷、社区事务类的投诉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中振这样评价“自治金制度”:“这是一种机制创新,其基本原理是将基层矛盾化解于基层民主的实践过程中,程序民主,结果公正,在满足居民迫切需求的同时,也疏导了不同的民意声音。”
据了解,今年街道还将制定完善相关的项目章程、制度,项目完成后将资金实行居务公开,在小区内公示出来,接受居民监督。除了保留一批“名牌项目”外,今年各小区即将启动新一轮项目的申报。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