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研究热电材料,并致力于商业化发展,但传统上大多是无机材料,例如用碲化铋等来制造。不过有新的研究表明,用有机材料可能有更多的优点,它们有成本更低、容易制造、更加柔韧和灵活应用等特点。但令人遗憾的是,以前使用的有机材料,其性能仍不如无机材料,比如用柔性热电材料做成腕表,通过体温和外界环境温差来充电,如果用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制造的话,那需要500平方厘米的纤维,比普通的腕表要大50倍。但使用新材料后,用以做腕表的话,使用这种纤维只要10平方厘米就够了。
高性能热电纤维的关键问题是在材料两面产生大的温差,由于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非常薄,其表面垂直温差就很有限;称为“电毡”的新材料,是一种多层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电输出功率比以前大大提高。“电毡”由几百层导热和绝热薄膜交替构成,导热材料中含有碳纳米管,绝热材料由聚合物构成,每层的厚度仅25微米到40微米。层与层之间平行排列,使温差呈梯度渐变。由于塞贝克效应,电子或空穴会从热的一边迁移到冷的一边,这就将温差转化为电压。总电压等于每层电压的和,所以增加层数就相当于串联电源增加电压,而层数只受到热源所能产生的总体温差的限制。在新研究中,热源的温度限制在117℃,达到或超过这一温度,聚合物会变形。一块由72层纤维制作的“电毡”,在温差为50℃时,能产生137纳瓦的最大功率。理论上功率还能再提高,如用300层纤维产生100℃温差,输出功率将达到5毫瓦。而且薄膜层数越多(它们可以极薄),小面积内的功率就越高。
维克森林大学纳米技术中心大卫·卡洛说,如果大规模地生产多层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它们的发电成本可以降到每瓦1美元,而且很容易生产。相比之下,碲化铋等热电材料的发电成本为每瓦7美元。大规模生产这种材料就能以较低成本大量发电,在收集能量方面比其他方法更有成本竞争力。这种材料的用途很广,且电流输出功率很容易调节。如果需要更高功率,只需简单地换个更大面积的。
科学家预测,除了制作腕表,低成本有机热电纤维还可用于服装,比如做冬天穿的夹克内衬,此外,这种“电毡”还能用于回收和利用汽车废热、提高燃料里程,作为座椅内衬,以及辅助给交通工具充电、安装在屋顶板下面帮助减少房屋耗电量等。
赵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