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旋风 席卷上海
拥有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英国,在现当代戏剧中占据领先地位。再红火的美国好莱坞明星,也以登上英国戏剧舞台为荣。于好莱坞成名的英国戏剧演员凯文·斯宾塞此前曾携老维克剧团在北京上演莎剧《理查三世》让观众赞叹不已……这股英国戏剧旋风正在席卷上海。其实,在眼下即将上演的《大卫·科波菲尔》之后,英国TNT剧团12月还要来沪上演其第11部抵沪的莎剧《李尔王》。这支2007年才第一次在话剧中心上演《雾都孤儿》的巡回剧团,以一年两部戏的速度迅速成为来沪上演最多剧目的英国剧团。在它的带动下,英国普罗派拉莎士比亚剧团,也将于6月中以全男伶班底的阵容来兰心大戏院上演《亨利五世》和《冬天的故事》……
颠覆经典 创意空间
与国际交响或舞蹈院团不同,精于巡演的戏剧团队往往人员精简。首先,戏剧演出对表演者的要求不像交响乐团那样制式化。哪怕一个人也能演独角戏。其次,戏剧舞台追求以虚写实、以无胜有的想象空间。这就使得舞台布景无须照搬生活场景,运输和人员成本大大降低。再者,戏剧在欧洲的历史长河中,同一出经典剧目可能会上演数百年、数千版本。当代导演往往更乐于颠覆经典,以当下的故事包裹经典的核。TNT剧院的艺术总监保罗·斯宾特就曾被《时代周刊》称赞为:“将莎剧卓越地演绎给现代观众。”
据兰心大戏院诸经理介绍,TNT每次来的人都不超过10个,演员还兼舞美:“爬上爬下,两块布一挂,布景就好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演出“简陋”,两块布一会儿是“风帆”,一会儿是“市场”。而演员服装也多以西装大衣为元素。至于全男伶班底的普罗派拉莎士比亚剧团——一方面这是英国戏剧表演的传统,另一方面则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当代演员的独创性。他们上演的莎剧被英国《独立报》赞为“莎士比亚在一派阳刚中复活。”
观众喜爱 氛围可喜
英国剧团有了“大地山河一担装”的格局,也要有信心才能常来上海。“大气候”是英国政府为了推广伦敦奥运,所以在文化交流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小背景”是“身先士卒”的TNT等剧团早在来沪遇“热”的票房中尝到了甜头。
英语对白和中文字幕使得外企白领作为话剧主体的观众基本没有理解障碍。看多了欧美经典戏剧中文版后,他们也渴望看到英国原版。用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的说法,英国人自己也没想到他们的戏剧在上海会这么红火——他曾邀请《捕鼠器》原班人马到沪上演,这也是该剧团60多年来首次“出国”。而普罗派拉的艺术总监爱德华·赫尔表示,他听说上海观众已经养成了提前半年购买戏票的习惯;不少剧院有了“演出季”的概念;演出场地不是提前1年就几乎订不到——这已经和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观演氛围差不多了……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