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为何给自己“出难题”?
慎海雄
  新华社记者  慎海雄

  在探索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上海之路无疑给人诸多启迪。去年,上海GDP增幅降到了8.2%,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倒数第二。但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此相当淡定,进而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减少对重化工业、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发展和投资拉动等四个方面的依赖,扎实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上海曾创造过连续16年两位数增长的骄人业绩。经济增速“降一档”,是不是意味着上海经济不行了?有的同志看到GDP增速较低,也有过一些迷茫情绪。

  其实,从上海的基础和既有优势看,如果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单求速度,上海保持两位数增速完全可以做到。比如近几年淘汰的在上海没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产值就在1000亿元以上。仅这个主动“减持”,就拉下GDP一个百分点。如果再做些“加法”,在航运、水资源等条件俱佳的崇明岛、横沙岛等上马几个重化工或钢铁项目,几千万吨炼化、几千万吨钢也不难形成,GDP会迅速拉升。然而,走这条看似轻车熟路的老路,眼前日子是好过的,短期也不会有多少风险,但长远的代价是透支更多发展潜力、丧失历史机遇,让子孙后代来还债。

  正是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给自己“出难题”——摆脱传统经济增长的路径,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路。

  既谓探索,很可能有风险,甚至会遇到挫折。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即使遇到困难有千万重,也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市委领导形象地说,推进转型发展不是在公园里散步、在沙滩上晒太阳,要痛下决心,用破釜沉舟、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勇气顽强推进。

  之所以要下这样的决心,在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艰巨而漫长的探索,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的是心无旁骛、脚踏实地,要的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有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很可能在短期内见不到成效、显不出政绩,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思想境界,跑好事业发展的接力赛;需要领导干部正确看待政绩,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GDP一时得失所动摇。如今在这方面,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越来越统一,认识越来越一致。

  可喜的是,上海在突破传统发展路径的同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系列战略和步骤正在有条不紊地同步实施,许多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快慢之时、取舍之间,探索科学发展的足迹清晰而坚定。

  上海能率先实现,全国能全面铺开——这是中央对上海寄予的厚望。敢于给自己“出难题”的上海,体现的是勇做转型发展排头兵的责任和担当,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

  (新华社上海3月31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上海为何给自己“出难题”?
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实现上海新跨越
本市今起调整民生保障待遇标准
新民晚报要闻A02上海为何给自己“出难题”? 2012-04-01 2 2012年04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