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专家建议:“药补”不如劳逸结合
~~~专家建议:“药补”不如劳逸结合
~~~专家建议:“药补”不如劳逸结合
~~~专家建议:“药补”不如劳逸结合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未现“吊瓶赶考”但半数考生“被进补”
专家建议:“药补”不如劳逸结合
马丹
张驰/CFP
  距离2012年高考还不到一个月,各类补品广告铺天盖地。此前,本报也曾报道湖北孝感一中高三学生集体边打营养针边上自习的照片,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上海学生还没有出现这样“极端备考”的现象,但食用一些提神补脑的补品,或“食补”的仍较普遍。

  家长总想给补一补

  复旦大学药学院学生曾针对上海市10所高中、925名高三学生服用营养品情况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的高三生正在服用营养品,抗疲劳和提高记忆力的营养品成为考生首选,其中,二成以上的学生表示服用营养品只是出于心理暗示作用,还有不少学生说服用营养品是为了应付父母或盲目跟风。

  上南中学学生处张正国老师说,把营养品带到学校的学生并不多,偶尔有学生会午间服用提神的补品。“但高三家长间讨论该吃什么食品还是比较普遍。”

  家长张先生说,给孩子买补品也是抱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心态。“孩子学习很辛苦,压力也很大。虽然日常饮食营养很丰富,但快高考了,总想给他补一补。”

  “药补”不如增强锻炼

  进入备战高考的最后一个月,个别家长为了让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冲刺,开始大补特补——不仅在饮食中加餐,还会特意炖一些补品给孩子。记者从沪上的一些中药房了解到,近日询问和采购人参、冬虫夏草等进补药材的家长也有不少。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对补品持谨慎态度。“现在食品问题那么多,不知道该吃什么。与其药补,不如增加日常饮食营养,或者,平时复习间歇做一下运动。”家长瞿先生说,本来前阵子还让女儿吃了几斤核桃“补脑”,现在也停掉了,坚持正常的饮食。

  延安中学校长郭雄认为,高三学生的家庭一般都很注重营养,其实正常饮食就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家长如临大敌考前进补,除了有可能补不进,还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他的情绪。而且,多数学生一吃完饭就被赶到房间复习,吃多了高蛋白的东西容易不消化,反而不利于复习效果。”郭雄建议,家长不如每天给孩子安排一些散步、活动的时间,劳逸结合才更有效果。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读者俱乐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6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7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8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9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0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1版:人才
   第B22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招生移民
上海未现“吊瓶赶考”但半数考生“被进补”
相关链接
突击 补脑 补气 补身体 不如 吃好 吃饱 吃清淡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B13上海未现“吊瓶赶考”但半数考生“被进补” 2012-05-16 2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