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酷暑中孩子们最喜欢的大概就是夏令营了。四处逛、四处看,最有意思的是集体生活,一起吃、一起住。在军号声中起床、在军号声中吃饭、展开活动。现而今,夏令营的名词还有,但内容可大变样了,那就是还要围绕课本转。上课下课做作业测验考试——没有了军号没有了集体生活没有了外出游览观望。名义上还是叫夏令营,我真不明白了,夏令是对的,可“营”在哪里呢?被看管着的孩子们只能摇头叹气,这不是第三个学期了吗?连吃顿午饭都要往家赶,然后再回来继续上课,这还叫夏令营?
不是说要全面发展么,不是说要强健孩子们的体质么,于是,各种体育的班也广发传单。一个少年足球夏令班,六天,管一顿午餐,费用多少?3600元,我悄悄一算,呀,平均一天600元。邻家一个小儿郎,这几天一大早就背着双肩包在爸爸或者妈妈的挟持下外出。然后到太阳西斜,才一脸疲惫挪动着两脚回家。我好生奇怪,大热天的,在赶什么场子?夏令营吧,好像又不像,因为人实在是太小了。满头大汗的爸爸和我摇头,一脸无奈,道出了因由。小孩9月要上小学,现在流行“幼升小”,那就是实地操练训练排练,按开学以后的上课时间、到上课的教室,由老师讲授一年级的课文,语数外通吃。我弄不懂了,怎么还有这样的名堂?爸爸苦笑着,为了让小孩一开学就适应呀!我脱口而出,喔,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小孩看见小区里的滑滑梯,哀求着,让我玩一会儿吧?妈妈顿时拉下脸,先回去做作业、复习,明天还要考试呢!一股凉气从我心中涌起,天哪,这还是学龄前儿童呀!
一家上海颇有名气的中学,四处散发广告:领先精英国际课程,圆梦常青藤名校。夏令了,他们专门招生,为准备去美国名校的高中生开设AP高级课程,有英语语言与作文、微积分、统计学、化学、物理(电磁学)、微观经济学……因为“原汁原味的美国课程+中国特色的课外辅导”,还有“自主选课、个性发展、国际认可”,嘿嘿,还有奖学金呢!我看不懂了,一个中学,哪怕再有名,就可以同外国学校直接挂钩直接输送,甚至到处散发广告?还“国际”着呢!
夏令期间,天气太热,家用电器什么的开始怠工甚至罢工。联系有关部门,好不容易电话打通,听到的是什么什么请按1、什么什么请按2、什么什么请按3……我反应还不算太迟钝,但是,一连串数字,弄得我顾头管不了尾。似乎是5,按下随即的回答是错,再换一个,又是错!等到不知如何是好时,对方发话:“你的通话已超时,请重新再联系。”还有柔声柔气两个字:“再见!”于是又重演一遍,这时早已大汗淋漓。最后,啥也没解决,电话倒打了五六个。
天太热,很想找些轻松休闲文字看看。四周转一圈才发现,当年的东方书报亭,怎么一个个失踪了?据说出售报刊是蝇头小利,但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少不了的。那么,有关部门能不能像拯救书店一样施以援手呢?还有曾经布满街头的爱心点心车,也很少见了。这种大规模生产的食品点心,至少在卫生上会让人觉得放心些,但是,据说最早的经营者嫌利润小,逐渐放弃。其实,在这大热天里,在夏令,自己小家开炉生灶太麻烦,如果这种爱心点心车多多,不也是为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