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年没出集子了,在做什么?在倾听人生。
杭州美丽的西湖边,一个仅有13岁的女学生,爱上了英姿飒爽的笕桥航空兵。那是上世纪40年代,时局动乱,军令如山,他驾机起航,直插蓝天,等降落时,已在海峡那边。半个世纪过去,她找到他时,他已经过了70岁,在遥远的加拿大。13岁的少女,也成了六旬妇人。爱情依然炽烈如火,分手仿佛就在昨天,每个电话都要打一小时以上,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当思念堆积得越来越浓,接下来的问题是:见,还是不见?他有家室,她是单身,他说见,她说不见,商量好几个回合,最后达成一致——不见。恐怕一见就无法收拾的恋情,最好不见。不见,就永远停在当初。
上世纪50年代,一个前途似锦的中专毕业生,偶然看到了自己档案袋中的一纸鉴定:“该同学阶级觉悟低,学习不认真,思想落后,自由散漫……”犹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一个鲜活的年轻人给打懵了。他从此加倍努力,少言多干,异常积极,领导稍稍表示赞许,就欣喜若狂;稍稍有一点挫折,立即联想到那个鉴定,又心灰意冷。30岁那年,遇上精简机构,为了逃离那鉴定,他主动申请,带着妻子儿女,到了偏远的山区农村。如今他70岁了,40年中,有不少工作机会光顾,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是怕调转档案,那个鉴定,是他的无底深渊。
一个来自西北农村的小伙子,读到初中毕业,已让父母拼尽了全力。小伙子聪明,什么都学得快,工资却很少,女孩都不拿正眼瞧他。他换了个城市,编造了一份简历,竟应聘到不错的工作,取得不错的业绩。编也编了,干脆编个大的。从此一发不可收,从一个城市跳到另一个城市,先后编造了大专、本科、名牌高校、留洋学历,先后当上了营销主管、业务主管、厂长助理、副厂长……为了不致露馅,他也同步疯狂地学习。他的简历越编越辉煌,他的实际能力也与日俱增,到后来,连自己也信以为真,只是当夜深人静时,心里会掠过一阵惶惑:自己搭建的空中楼阁,会不会突然倒塌?
以上故事,都是当事人本人讲给我听的。讲给我听,只因我担纲了一个版面的责任编辑。版面叫做《倾听·人生》。
深夜的电话、网上的留言、掏心的长信……人们渴望讲述,却缺少一个让人有安全感的对象,他们想到了《倾听·人生》。
感激命运仁慈的安排,我何德何能,得到人间如此的信任与厚爱!
珍惜每份厚爱,理解各样人生,对得起所有人的信任,是职业操守,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五年里,我从未想过要出一本书。以前的我,习惯“东张西望,在太阳下拾宝贝”。今天的我,在无意间撞开了一座金矿。
多年以前,曾有人冠我以“小女人散文”之称,这本《在无意间》(“她视界”书系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会跟以前不同吗?
篇幅还是小小的,讲述还是轻轻的,我还是我本人。但你会发现,四维空间——长度、宽度、高度、时间跨度,都延伸、拓展了,像热带雨林中的一株植物,无节制地上天入地。
你一定会发现,我忽然变得如此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