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女生小玲正在上初二,她从小在农村长大,三年前随着父亲做建筑包工头发了财迁到城里来了。小玲学习成绩一般,但性格有些怪,与同学的关系处得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当她与班上同学发生矛盾后,便怀恨在心,到第三者那里诋毁同学。特别当认为同学伤害了她后,就开始报复。如有一次,在自习课时,她有一个问题问后排同学,正好后排同学正在求解一道数学题,没有来得及答理她。为此,小玲很不高兴,认为后排同学看不起她。下课后,小玲就往后排同学水杯里倒脏水。当看见后排同学喝下去的时候,小玲自己还躲在一边偷笑。
特别是前不久,班上团支部在讨论小玲的入团申请时,团支部书记说她和同学关系处不好,各方面表现也一般,建议学校暂缓批准小玲的入团。事后得知是团支部书记阻碍了她入团,小玲耿耿于怀,并纠集高中几个同学围攻团支部书记并打伤了他的眼睛。虽然后来受到了学校的通报批评,并赔偿了团支部书记的医疗费,但小玲却说:“我家有钱,我不在乎那些医药费。只要谁得罪了我,我就决不放过他。”
现在班上的同学都不理睬小玲,将她看作一个可怕的人。小玲自己也很苦恼,感觉到了这个冷漠的人际关系让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她真不知道今后自己该怎么办。
【心灵导航】
显然,小玲有严重的报复心理。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报复心理的人,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经常有戒备防范心理。任其发展的话,心胸会越来越狭窄,与人相处较难,内心非常痛苦。
报复心理是一种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经给自己带来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以及心中不满的情绪。在中学生中,公开报复行为不多见,但是报复心理不少,这种心理的存在是很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
小玲总是以敌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来自小玲童年时期,家境不富裕,经常被别人小瞧,自尊心受到挫伤。从而使她产生别人看不起我,我会让你们看看我的能耐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自己的态度;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愿的人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态度。
心理处方
首先,小玲要清楚了解报复行为的危害,摈弃报复心理。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动辄对他人进行报复,结果会是两败俱伤。报复者,当时感到快意满足。但是因为你的狭隘和卑琐,最终是大家都远离你,到头来是“众叛亲离”。被报复者,最后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内心的恐惧与伤心总是一个阴影。另外,许多心理学专家研究证实,报复心理非常有碍健康,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就是长期积怨和过度紧张造成的。有一位好莱坞的女演员,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理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知道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就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可见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是既害人也害己。
其次,小玲要学会宽容,学会感动,学会关爱。学会宽容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它有阳光灿烂的一面,也有阳光背后的阴影。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要真实且全面地去认识它。小玲再也不能用仇视的目光去看你身边的同学,他们或多或少有他们自身的缺点,要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试着从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学会感动。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可怕,身边的人也没有你原本以为的那么讨厌。用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你得到的回报就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就像一本书上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怨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刻意地去消除怨恨,而是要不断用爱和关怀来充满内心,这样怨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
第三,小玲需要认真学习一些人际交往之道。要丢掉自卑,树立自信心。每个群体都有看似孤僻而内心却渴望与人交往的人,这样的人常常不会主动与他人交往,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要保持良好的交往心态首先是要树立自信心,还要善于寻找自己的优点,给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对自己的信任。
学会悦纳他人。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会欣赏对方,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一点很重要。不能对他人过于苟求,否则只能是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学会换位思考。在交往中,要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体谅和宽容他人。寻找共同话题。班集体中,每个同学的性格都不同,兴趣也不同,要融入群体里,就应寻找到大家的共同话题,并积极参与,共同讨论。
乐于助人。大家一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不仅会对他特别感激,以后见面也会觉得格外亲近。多帮助别人,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友谊。
章剑和(教育心理硕士,心理咨询研究员)
心理邮箱:aszz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