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赞助商,宝马汽车推出了8款奥运纪念限量版车型,包括被称为“伦敦三侠”的MINIBaKerStreet版、MINIBayswater版和MINI中国奥林匹克纪念版;此外,1系和3系都推出了伦敦2012性能版;而MI-NI的伦敦2012特别版属于限量发售。
中国汽车企业虽然不是奥运赞助商,但搭奥运顺风车营销的更多。如东风日产启辰举行的“启辰金牌秒杀”活动,即只要中国代表队获一枚金牌,东风日产就拿出一辆启辰D50进行网上秒杀,秒杀价格仅1元。东风日产启辰给出的启辰D50,总价值近300余万元,再加上整个奥运营销活动的运作费用,不是个小数目。
与此同时,还有车企通过对奥运金牌运动员的奖励来达到品牌传播的目的。奥迪是中国射击队的指定用车,此次奥迪将一辆价值75万元的新一代奥迪A6L50FSI技术型轿车,赠与中国队首金获得者易思玲;而广汽集团则为每一位夺冠粤籍运动员奖励一辆自主研发的传祺轿车或SUV。
与以上这些大手笔的品牌形象活动相比,更多汽车企业只是想借奥运这块金字招牌,推出所谓的奥运特别版车型,实则就是利用奥运期间推出官方降价车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打着“奥运版”招牌的车型不下十款,含金量高的屈指可数。不少奥运版车型多是外观或配置上有小小变化,有的甚至外观完全不变,只是价格略降。
与深谙体育营销的国外车企相比,多数中国企业在观念上对体育营销投机心理较重,看重一次性的投入产出,而国际品牌更注重长期积累。此外,中国企业对体育营销的多元价值挖掘不够,在如何把体育观众转化为消费者方面方法不多。总之,中国车企在体育营销方面还有待加强。
奥运营销效果上能否拯救今年“微”增长的车市,以及7月、8月的市场萧条?业内人士表示,其实真正能借到奥运的“东风”的中国车企不多,甚至因为奥运引发的消费者对赛事的关注,反而减少了周末到店的集客量。因此,切勿对被炒得火热的奥运汽车营销期望过高,还是应该多一份冷静,少一点浮躁,在日常营销中狠下功夫。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