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美食需要说法~~~
美食需要说法~~~
美食需要说法~~~
美食需要说法~~~
美食需要说法~~~
美食需要说法~~~
美食需要说法~~~
     
2012年08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食需要说法
十三香牛杂
钟洁玲
  ◆钟洁玲

  广州最知名的街头美食要数牛杂档,它长期以“走鬼档”形式出现,价廉、味美、便民。从前老街区马路边,夜间就有三三两两的流动手推车,里面装着一大煲酱汁翻滚的牛杂,侧畔是甜酱辣酱,还有一筒长长的竹签。车子过处,热腾腾的香气贯穿半条街,方圆50米内,一群食客招之即来,间或有西装革履人士,他们站着,一手扶着泡沫碗,一手拈着长竹签,谗情满脸,快意恩仇。遇上三伏天,这一伙大汗淋漓,将领带甩到背后去的不乏其人,把个“斯文”二字丢到爪哇国去了。 

  牛杂的原料是牛肚、牛肠、牛百页、牛肝、牛腰等下水料,这在“识饮识食”的粤人眼里却是清心、补血、明目的“心肝宝贝”。 

  牛杂做得最好的是回民师傅,最初的牛杂档诞生于光塔寺附近。光塔寺是中国第一间清真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当时这一带是“番坊”——第一条老外街。这里最多的是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他们带来了伊斯兰教,光塔寺为此而建。不过牛杂出名的时代不在唐朝,而在清光绪年间。有一位回民师傅创造了一种搭配:用牛肠、牛膀、牛肺、萝卜加上花椒、八角等五种香料调和的酱汁焖煮,直至萝卜吸入牛杂的肉香,牛杂渗透了萝卜的清甜为止。自此之后,这种搭配海枯石烂从不分离,成为广州牛杂的标识。 

  广州牛杂的制作要诀是选料要新鲜,清洗后用盐腌制,文火煲至九成熟,再次冲洗,至此牛杂异味尽除。接下来用文火慢慢熬焖,吃起来既有筋道又不硌牙。 

  一煲靓牛杂的最大秘技在于汤汁的调配。一碗靓汤汁,可以让人三天不知肉味,这才叫以汁取胜。汤汁配方是“江湖秘笈”,也是师傅们的命根,轻易不外传。重庆火锅汤里有牛骨汤、炼牛油、豆母、豆瓣酱、辣椒面、花椒面、姜末、豆豉、盐、酱油、香油、胡椒、冰塘、料酒、葱、蒜等,而在广州有70年历史、原位于中山四路城隍庙口的“苏记牛杂”第N代传人霍师傅却说:“我们已经不用香料和药材,而用七八种酱料混合调制。”即便你猜得出酱料,也猜不出比例。不过,想不到,回民师傅王守义近年公开了他秘制牛杂的“十三香”,里面有八角茴香、山奈、白胡椒、小茴香、砂仁、花椒、白芷、陈皮、草果、木香、肉蒄、丁香、肉桂、高良姜。老饕说,十三香牛杂一旦出现在冬夜的街头,那诱惑足以致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08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A09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2版: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对情歌微笑
十三香牛杂
欣赏
包子短信录
今晚有饭局
无题(272)
片段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B05十三香牛杂 2012-08-19 2 2012年08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