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乐团成立于1989年,最初是由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生组成的青年交响乐团,1994年被接纳为国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常驻乐团。一家博物馆还有自己的常驻乐团,可见俄罗斯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现任指挥和艺术总监法比奥·马斯特朗吉洛出生于意大利,并在欧洲多家乐团担任要职。他身材高挑,指挥时肢体动作的幅度很大,充满激情。开场为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乐队的轻捷灵动、细腻透明,让人闻之心动。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在临时搭建的篷房音乐厅,如果舞台上不安置扩音设备,乐队的音响效果将会更加出色。在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中,乐队的表现依然稳健从容。正所谓足球界的“南美无弱旅”,看来在音乐大国俄罗斯,名不见经传的乐团同样不可小觑。
这场音乐会的主角是古特曼。已经发胖的老太太,模样比录像中还要庞大,手提大提琴,行走缓慢。坐下后,她示意指挥将指挥台再挪开些距离(可见其胖)。调整情绪后,她即开弓拉出几小节音色浓郁的节奏,乐队跟进,共同进入老肖独特怪诞的旋律中。古特曼拉琴颇有男性风格,大开大合,举重若轻,注重整体结构和大线条,节奏偏快。下半场她与儿子、小提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莫罗茨合作演奏勃拉姆斯《大提琴、小提琴双协奏曲》,整体发挥超过上半场。从第一句大提琴百感交集的咏叹,即显示了其深厚的功力,浓郁浑厚,深沉委婉,似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对儿孙辈倾诉前尘往事。莫罗茨是著名的莫斯特独奏家乐团、莫斯科钢琴四重奏和柴可夫斯基钢琴三重奏的固定成员之一。他的琴声有穿透力,音色清亮细腻,激情洋溢,与古特曼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两人你来我往,你唱我和,心有灵犀,配合默契。马斯特朗吉洛指挥的乐队也相当给力,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烘托。看来,演奏这样的作品,除了技巧和对作品的理解,人员的组合、心灵的默契,也许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