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的“领头羊”
走进曼恒数字公司,迎面而来的是一座两三百平米的三维观影厅。用增强现实技术“看穿”人体器官,“透视”汽车每一个零部件;戴上有触角的三维眼镜,身临其境尚在设计的大飞机机舱……这家2007年由虚拟仿真技术领域青年专家与风险投资资本共同创立的高科技企业,率先提出应用程序与3D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概念,研发出国内首个自主核心技术的虚拟仿真软件平台,开发国内首套体感交互的虚拟现实技术。
中国商用飞机内饰虚拟造型设计系统,中国民航航空服务仿真系统,大众汽车虚拟装配系统,虚拟现实变电站沉浸式仿真系统等一系列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全国350多家制造、国防及能源企业以及300余所高校,形成了在虚拟仿真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销售额连续多年保持70%至120%的增速,预计今年可达6000万元至7000万元的规模,成长为国内领先的虚拟仿真技术研发机构和集成方案供应商。
创新神经 一刻不松
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的曼恒数字“创新神经”一刻不松,最新研发出一种极富想象力的实时手指动作捕捉新技术。走入三维虚拟世界的体验者,戴上神奇的“数据手套”,就能操作虚拟世界里的各种元素。
“人们不再是三维虚拟世界的看客,而是真实的主角。该技术几乎可以完成所有高危行业的虚拟开发与应用。”公司技术经理刘法亮告诉记者,在虚拟场景中实时抓取物体,需要大量的碰撞检测运算,而过重的运算负担会导致程序执行缓慢,出现画面掉帧等,影响用户体验。曼恒数字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高效碰撞管理系统,能同时检测60000个物理模型的实时碰撞,保证了100帧以上的流畅运行速度,观众在虚拟世界中“收放自如”。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于为电力集团提供的虚拟现实解决方案中。
瞄准需求 众里寻他
有时,寻找创新领域,比步步登高的技术进步还难。在曼恒数字公司开创之初,技术团队设想的很简单,引进欧美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稍加解析后转卖给国内有需要的企业,赚取其中“差价”。结果,这种简单的技术“搬运工”很快四处碰壁,路越走越窄。原来,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发展迅猛的新兴科学,国内众多公司及科研机构纷纷关注,却不知从何用起。单纯的虚拟现实高科技无法解渴,整体的虚拟现实产品和解决方案才是客户求之不得的。
围绕客户需求,曼恒数字公司扭转创新思路,“软硬兼施”开发虚拟现实领域的系统产品和应用内容。例如,曼恒公司通过开发一套三维软件,逼真展现人体器官的每一个角度和每一个细节,医科生每看一遍就如亲历了一台解剖手术……曼恒的创新“急客户所急”,不仅顺利进军诸多领域,更能赢得该领域中最大牌客户的青睐,迅速成为国内虚拟现实的领军企业。
“同样,科技人员的创新思路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是必须满足行业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才有价值。”最让刘法亮等一线研发人员受益匪浅的,除了公司鼓励创新的宽松气氛外,公司还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技术人员走出实验室,与市场多接触,和客户多聊聊,慢慢悟出何种创新是客户需要的,是有商业价值的。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