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3日,有1425家公司披露了中报,和去年同期有可比性的公司1338家。在这些可比公司中,净利润平均跌幅是6.9%,其中沪市公司平均利润降幅为8.3%,深市降幅为8%,中小板略增1.2%,创业板的业绩相对惹人注目,平均净利润同比上涨3.4%。这个表现,可以说和7月1日以来的A股表现是基本相符的,沪市跌幅最大,沪指跌5.1%;其次是深圳综指,跌3.5%;中小板跌2.9%;创业板涨幅3.3%。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市场的表现与这些板块利润的表现相符。哪里的公司有钱赚,市场资金就跟随流到哪里。
很多人对资金的流向有个误区,认为是炒作。事实上,数据表明,资金是理性的,盲目炒作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了。之所以有人还把资金的逐利行为看作是炒作,那是因为他看不到价值。价值是什么呢?我经常讲一个简单的比喻,价值就如无线电波,看不到,摸不着,但是,你决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因为通过一个小收音机,就能感受到美妙的音乐了。同理,要通过特殊的工具对价值要素分析之后,才能看到价值。
每次报表公布期前半程,已经基本对指数和板块的强弱分布有大致的定位。就拿这次中报来说,截至8月23日,盈利同比增速最好的十大行业包括农药、传媒网络、火电及水电、热电、日用化工产品等,在市场上几乎都已经轮番有过表现;而盈利同比下降的十大行业包括水运、石化、毛纺、化纤、印刷包装等,在市场上无不表现出频创新低。
在经济较低迷时期,3.4%的利润增长也让创业板很抢眼。但是要看到另外一面,现在创业板虽然表面风光,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创业板的盈利质量是比较低的。从哪里能看出创业板的盈利质量不高呢?打个比方,比如你把东西卖出去了,钱要收回来。钱如果收不回来,就变成应收账款,那么这个盈利质量就不高。创业板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速高达38.9%,比全部A股应收款平均增速27.8%高出了11.1个百分点。
商品积压得越来越多,说明东西不好卖,盈利质量是下降的。如果企业的现金不断在减少,则说明东西卖掉了,钱收不回来。这几个反映在创业板上的指标,都比市场平均标准差很多。
创业板盈利质量下降的内在原因,还是因为大量的创业板公司上市融资后,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做后盾,敢于赊销,敢于存货,敢于拼现金。这种情况如果拿捏有度,对企业壮大规模有利。但如果过头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后患。前期的赊销,后期很可能就计提坏账,当然,对当期利润不影响,会到一两年以后反映出来。所以,成熟市场是很注意防范企业现金过多的问题的,钱太多会给企业经营带来粗放经营,一般把这类问题称为“超现金流”问题。
主流板块业绩不给力,创业板虽然有3.4%的利润上涨,但相对于平均40倍的市盈率,总让人感觉不那么踏实。中报到了丑媳妇见公婆的最后时期,每次到了绩差报表集中出来的时候,对市场都会有些影响,这段时间,投资人还是小心为上。 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