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尽快把电动自行车管好
秦丹
  秦丹

  一个《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新国标,却引发了一场有关电动自行车的争论。有媒体解读说,这个新国标实施后,时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自行车,将被作为轻便摩托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并将被要求上牌照、考驾照、买保险。但京华时报随后采访《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制定协调小组专家陆金龙,却证明这一消息系“误读”。

  在城市生活的许多人都碰到过这种情况,一辆电动自行车以超快的速度,从你身边、车子边擦过,惊出你一声冷汗。超速行驶、横冲直撞的电动自行车,成了一大安全隐患。据南京、苏州、郑州等地的统计,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件,逐年都在增加,且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因此,公众一听到超速电动车要纳入机动车管理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应该”,甚至有人直呼“必须的”。但对“机动车”的“待遇”上牌照、考驾照、买保险,骑电动自行车的朋友却感到难以接受。

  的确,正如专家陆金龙所言:“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摩托车是具有明显不同特点的两种产品”,必须正其名而定其份。按照1999年10月1日出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电动自行车“最大时速不得大于20公里”。这是标准,就必须严格执行,20公里这个线要卡住,管牢,而不能说电动自行车时速大于20公里,就变成了机动车,要按机动车管理。电力驱动的自行车,永远都变不成机动车,再说,它上了牌照考了驾照买了保险,你叫它往机动车道上乱哄哄地跑吗?

  从一个“新国标”引发的争论,可以看到,公众的关心点有两个,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把电动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管好,保证马路安全;其次,要保证公众买得起,用得起。这场歪打正着的争议,恰恰为明年《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新标准的出台,作了一些舆论意见方面的收集工作。要知道,比快捷方便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应尽快把电动自行车管好。如果电动自行车在管理标准上不能更多地为安全计,并迟迟不见推出,恐怕同样会遭到公众的质疑。

  进一步讲,无论制定了什么样的标准,标准的执行力最重要,也就是要有管理办法。我们已经有电动自行车“最大时速不得大于20公里”的标准,那些超过20公里的电动自行车,为什么管不住呢?电动自行车的测速应该不是问题,没有身份登记、驾车人对交规无知恐怕是重要原因。给电动自行车套上“安全笼头”,也是公众和媒体一直都呼吁的。至于怎么套,倒真是《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应该标准规范的事,公众不妨拭目以待。

  (相关报道见A6·民生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焦点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人才/品牌教辅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职场方圆
应尽快把电动自行车管好
跑出城市气质
媒体视点
新生报到日家长应“为爱放手”
李鬼比李逵好找?
治不文明行为重罚有效吗?
没有最丑的建筑,只有最丑的搭配
新民晚报评论A04应尽快把电动自行车管好 2012-09-04 2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