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贪腐者的忏悔见得多了,其表现形式,有连夜写出洋洋洒洒忏悔书、在法庭上突然痛哭并悔过,等等,但通过计算自身工资损失来忏悔罪行的,倒还是头一回听到。
这位忏悔得独辟蹊径的贪腐者名叫孔德奇,落马前是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院长。检方指控孔德奇利用医院工程、药品采购、医疗设备采购和人事任用等机会,收受贿赂324.2万元人民币。
孔德奇写下了数份忏悔书,在供述受贿事实之外,还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忏悔”。孔德奇首先仔细地算了一笔经济账:在横岗医院任院长,每年税后收入25万元以上,由于是正高职称(三级),退休每年也能拿20万。按活到80岁来计算,至少损失625万元。而且他原先享受二级保健,现在没有了,以后高昂的医疗费用要自己承担。
除了算经济账,孔德奇在忏悔书中还罗列了其他的贪腐成本,比如亲情损失、自由不再,等等等等。但很明显,孔德奇觉得最不划算的,就是为了300多万贿款损失了600多万的工资,这是得一赔二的买卖,实在是太不划算。
算算亏不亏、再决定贪不贪,这是孔德奇“工资忏悔书”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也许,这也正是孔德奇自认为可以告诫他人的经验之谈。那么,按照孔德奇划不划算的这个逻辑,如果贿款超过了今后几十年的工资收入,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贪了——因为,这是划算的,有赚头;反之,就应该三思而后行,因为一旦东窗事发,是要亏掉很多的。这样的逻辑、这样的口气,居然还叫忏悔。
显而易见,孔德奇是把担任公职当成了做生意,先算工资损失的悔过书,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并非毫无根源。现在的一些官员和公职人员,凡事都是利字当头,稍微收敛一点的,无非是通过三公消费来满足个人享受,所谓不落口袋就不算贪腐;嚣张一点的,则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利用一切机会敛财。更有甚者,有个别官员把贪腐来的钱财通过妻儿转移到了国外,自己一人在国内当裸官。反正即便被抓,钱也捞着了,坐几年牢出来,就能过有钱人的日子了,这笔账,真是划算得很。这些人的心态,其实与孔德奇并无区别——权位只是敛财的渠道,在金钱诱惑面前,首先考虑的就是贪得划不划算,至于服务民众、奉公守法,那是完全可以抛到九霄云外的。这样的逻辑和心态,就是赤裸裸的权力底线失守。
孔德奇的工资忏悔书,看似在悔过自己的贪腐行为,实际上,他只是在后悔自己做事不慎,没算好贪腐和成本之间的这笔账,说不定,他还在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多贪点呢——至少要贪得比今后的工资总和多一点,这个险,才算冒得有“价值”。这样的悔过,不知道有什么警醒意义,如果有,恐怕也只是在警醒那些试图伸手的公职人员,在伸手之前把账算算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