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夫妇今年去谁家吃年夜饭?面对这个问题,男女的表现不一样。年老的父母往往是母亲看重这一点,而年轻的新婚夫妇绝大多数是妻子说了算。
去年10月完婚的小艾,婚后不久就对丈夫说,今年年夜饭去我家吃。小艾丈夫说没问题。结果当儿子告知母亲要去女方家吃年夜饭时,小艾婆婆一下就发火了。她对儿子说,父母打拼了大半辈子,用全部的积蓄帮儿子买了新房,举办了豪华的婚礼,高高兴兴娶了媳妇,想不到第一个新年你就撇下父母去陪岳父岳母过年。外人看了还以为我儿子是上门女婿呢,我的老脸以后往哪搁啊?儿子见母亲生气了,赶紧劝妻子改变决定,哪知媳妇坚持自己的主见,她说,我妈嫁给我爸后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到我外婆家吃的,我奶奶从来就没有不开心。老妈有理,老婆也有理,家里其实是没有真理的地方,当儿子的没辙只好去搬父亲这个救兵。
小艾的公公对自己的老婆说,你傻啊,烧年夜饭费钱,伤神又吃力不讨好,人家不来吃还不开心,你图啥?如今什么最重要?和谐啊!我跟你结婚后一连20多年的年夜饭不是都到你娘家去吃的?现在我们家上演的是“传承”,你应该想得开。小艾婆婆把这些情况与几位姐妹一交流,结果大家都劝她要想得开,不要和小辈们计较。
小思婚后的第一年年夜饭决定去酒店吃。去年12月,小思夫妇就去一个大酒店订了一个包房。小思说为了他们的婚礼,双方父母都是极尽全力资助儿女,请父母吃年夜饭,送父母一个压岁包那是儿女感恩父母的一个小举动。在赞美85后的小思人美心美的同时,笔者向小艾建议是否也学学小思,3个小家一起共进年夜饭不是就完美了吗,哪知,小艾说他们是和父母一起到外婆家过大年夜,公公婆婆不便参加。
也有为了一顿年夜饭,小夫妇互相怄气,最后导致离婚的。小友的父母为了给儿子提供一套上海中心城区的无贷婚房,老两口从市中心搬至远郊的农房。母亲对儿子只有一个要求,即每年的大年三十希望儿子带着媳妇回家过年。然而,小友带着媳妇回家过了一次年,媳妇就牢骚满腹。她嫌农村的住房条件太差,嫌电视机太小,嫌婆婆做的饭菜滋味不好难以下口,嫌同桌和中风的公公一起吃饭心情不爽,总之她发话再也不去乡下和公公婆婆一起过年了。小友说,婚后他样样迁就妻子,收入全交,家务全包,早请示,晚汇报,唯独母亲的这点要求他坚持要妻子执行,但妻子自私、势利的本性让他寒心。“比狗都不如的人,我还能跟她一起过吗?”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小武说他们结婚时双方父母连年夜饭也规定好了,一年一家轮流吃,大家公平。
年夜饭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意义非凡,年夜饭象征着“合家欢”,包含着一种团圆的情结。正因为对传统的重视,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年夜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亲情倾诉。所以年轻一代应该理解长辈们为何把年夜饭视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次家宴,而中老年朋友也应该释怀,体谅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的处境,解放思想去追寻一种大家庭式的年夜饭——和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和校友同学一起沸腾血脉中的温情,热热闹闹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