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是我老同学,肚皮里的知识星罗棋布,但不喜欢闲聊,大家认为他闷功好。夫人在教育部门工作,正好相反,喜欢教育别人,不过,她对张先生的素质教育很简单,经常只是一句话:闲话不要瞎讲八讲。
张先生携夫人出席同学聚会的机会很少,但就是这几次聚会,张先生的隆重发言,每次都被“闲话不要瞎讲八讲”所打断。可能她觉得,用这样的方式培育张先生的闷功很恰当,于是,张先生在老同学中仅有的一点风头也被闷功了。三年前,张先生的女儿出嫁,婚礼上照例要悲壮一番,星罗棋布的知识也要乘势发挥一下,可据说知识被夫人“润色”了,四平八稳得一塌糊涂,每句话都很严谨、每句话都像废话、每句话都像从网络里抄来的。老同学们有些微词,总觉得张先生过于绵羊了,才华都被绵羊掉了。
这两年,看他渐渐脱离“革命队伍”,我开导他,要有点“革命精神”,并建议他丢掉顾虑,与妻子敞开思想、促膝谈心。想不到,他的“革命精神”真的爆发了,去年年底,传来消息,张先生不接受培育、素质教育,妻子与其分居了。这下轮到我们闷功了。
闷功是上海人的一种处世方式,嘴巴上不响,其实脑子里七想八想、肚皮里做功夫。外面不响的人,不等于无话可响。妻子如果不是最好的听众,至少也是基本听众,是最后一个留在你身边的听众,虽然这个听众经常会反串老师的角色。但假如不愿当听众,一本正经当老师、甚至当一个过于严厉的老师,最终的结果不会好。张先生的妻子后来很后悔,但积重难返,张先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近期恢复同居的可能性不大。
为了张先生的闷功问题,我请教了一位资深心理大夫,他说,张先生夫人除了性格、脾气的因素,她越来越喜欢培育张先生,与其处于更年期、经常会莫名烦躁有关。这样的烦躁发挥过度,就有可能影响夫妻感情。但是,只要调适得当,情况会好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