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41年机电维修工的读者严伟民看罢,提笔给本报写了一封4页长信,要与两会委员探讨老旧电梯的维护管理,言辞恳切,内容犀利。针对读者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市委秘书长王晓东昨日专门再次给出回应。
关于日常维修
【读者观点】
为什么有些电梯总是修不好?因为维修队伍不稳定。更有甚者,一个对讲机坏了,几千块就能修好,物业竟然开价4万!物业与电梯维保企业“勾连”的情况不在少数。
【读者建议】
■市电梯行业协会负责审定本市电梯质保人员和企业的上岗资格;
■立法强调工商执法查出无资质的质保游击队经营活动;
■依法严审电梯维保企业账目;
■最好的方法是逐步过渡到电梯制造厂家生产、维保责任“一条龙”。
【委员回应】
我们建议,业委会应同有资质的电梯维修公司签约;物业公司应检查维修工有没有上岗证;工商应同质监局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形成合力。
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法规体系,落实安全责任主体。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对电梯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特别是电梯安全风险评价与老旧电梯强制维修、更新机制等都存在立法空白。
关于强制报废
【读者观点】
电梯强制报废制度不符合实际,现代建筑类型众多,民用建筑高低不同,电梯和户数的比例设置也不同;
更新电梯时,应该由各个厂家来投标,列明型号、价格、质保年限,业主投票决定。
【委员回应】
我觉得还是应该规定强制报废年限。国家规定中对电梯的安装、维修、保养均有具体的技术要求,但部分要求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主要是由于维保基金没有到位,维保企业无序竞争偷工减料。电梯除了定期维护和检修外,还应有强制报废制度,保障电梯在合理的“生命”周期中使用,而不是超期带病“上岗”,这是对百姓生命负责。
关于液压电梯
【读者建议】
■液压电梯稳定性好、节能、维修方便,唯一的缺点是最大使用范围只有10层。为了节能降耗,建议使用多段式液压电梯。比如一幢30层的大楼,用4台电梯,保留一台钢丝牵引梯,另外3台改用液压式分段运行;
■多层老房加装电梯时可考虑使用液压电梯;
■公众使用磁卡预付费,插卡进出,超重乘坐时要重复刷卡多付费;低层住户步行,不花钱又低碳环保。
【委员回应】
分段安装低层梯及高层楼,在一些商务楼已经使用,不妨在部分高层居民住宅试验,如效果好则可推广。至于公众使用磁卡预付费,插卡进出,超重要重复刷卡,值得推广。当然,由于每幢楼的电梯使用历史、现状不尽相同,可以由业委会会同业主协商,取得共识。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