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美国允许外国政府对议会进行游说,美媒刻意突出“中国因素”,却未提及大力游说美国国会的以色列等国,其背后有深刻政治意味。
《华盛顿邮报》报道开篇就以中国为例,称十几个美国国会工作人员去年夏天在中国访问8天,坐商务舱、住豪华酒店、游览长城、参观故宫、在上海博物馆听关于古代艺术品和中国历史的讲座,所有费用都由中国政府负担。
文章称,美国国会工作人员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共进行803次此类出国访问活动,由于只有国会议员和高级工作人员才须公开行程,因此此类旅行的数量实际上要多得多。
报道称,中国是这类访问最大的资助国。国会高级工作人员在2006年至2011年访问中国大陆200多次,中国台湾地区也接待约100次。瑞士及韩国、泰国也被“点名”。这些访问大多由外国政府提出,并通过美国的院外游说集团组织,以文化交流的名义进行。
有专家认为,同样接受免费招待,英国和以色列的招待就没有人认为有何不妥,这样的报道更像是对美国国会议员和工作人员的“政治警告”。
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孙浩说,美国国内以色列游说力量的强大“全美皆知”,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亲以游说团体当属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
每年3月以AIPAC为主导的以色列院外集团都会举行年度会议,美国总统按多年惯例均会出席。在美国,活动能力强大的社团和组织是犹太选民捍卫犹太人和以色列利益的实体。自2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已经涌现了350多个代表不同地域和派别的犹太人社团和组织。其中以AIPAC为主导的以色列院外集团被公认为组织最为严密、活动效率最高且对美国对外政策影响最大的院外集团。
孙浩认为,这样的报道凸显了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更加突出了“做国会工作”的重要性。立法是美国政治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国家政府都在做游说美国国会的工作,在中国驻美使馆里也专门设有“国会工作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起步比较晚,所以经验不足,人脉不够。美国是“社会大,政府小”的国家。别的国家很懂得如何利用非政府名义做事。
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