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件开心事儿,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包饺子,别提多喜庆。可这样的开心随着年龄增长却一点点地消失了,特别是成家后。夫妻两个大多是独生子女,又没有三头六臂,于是“回谁家”就成了件伤脑筋的事儿。乘元宵节还未到,春节没团圆的,这元宵一定要赶上了。
贾玲(女) 30岁 私营店老板
我跟老公已经结婚三年了,每年快过年的时候,都要因为去谁家过春节而讨论一番,有时还闹得不开心。
老公家在崇明,公公婆婆都是很传统的人,就是那种养儿防老的心态,觉得女的嫁人了就该顺着男的,加上我老公又是家中独子,所以每年过年都希望我们能去崇明过年。但我父母也就我一个女儿,平时店里忙,我很少能回家看看,难得过年给自己放个假,也想回去好好陪陪他们,这一下子就两难了。前面的三年,我们基本是一年去他家,一年去我家,但今年老公说年后马上要出差,再回来可能就要到3月份了,所以希望我可以迁就一下这次去崇明过年。但我们去年就是在崇明过的,今年本来已经说好去我爸妈家,我都准备好了,老人家也都盼着呢,如果临时变化,真不知道老人会怎么想。
以前觉得过年挺好,现在真是想想就烦,都说夫妻相处在于经营,可我们连过年回家这么小的事都会闹个矛盾,那天老公又催我说:“你赶紧跟你爸妈说呀,我爸妈还等着呢。”我一听就生气了,说:“就你爸妈重要啊,我爸妈还等着呢。”结果就相互埋怨了几句,不欢而散了。今天他下班回来说:“要不把你爸妈接到崇明,咱一起过年吧。”我想想也好,毕竟他也是好心想过了,可是以后父母年纪大了怎么办呢?总不能每次都让他们来回跑吧。
刘海洋(男) 34岁 营运部门主管
我1979年出生,父母算是中国比较早的一批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的。我跟太太结婚7年,现在儿子5岁半了。其实交往的时候,甚至一直到有孩子之前我们根本就没因为过年去谁家这事费过心,因为她家不在上海,家里还有个姐姐,一直是在父母跟前的,所以基本上每年过年都是在我爸妈家过,平时休年假的时候再去她家看看,反正丈母娘他们知道女儿跟我在一起也很放心,所以每年春节都过得还挺顺利。
不过有了孩子这几年就稍微麻烦些,老人就算不想见我们也想见孙子啊,毕竟是老想法嘛,觉得春节应该一家团聚,小孩子满屋跑才有意思。我们这辈人小时候都感受过过年的气氛,跟着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放鞭炮,抢着吃汤圆,现在的孩子就没这福气了,一家就一个,以前是小孩儿围着大人转,现在是大人围着孩子转。其实我也挺理解我老婆的,毕竟她也常年不在父母身边,难得过年,父母想见见也正常。还好我老婆比较体谅我,有时即便不情愿也都最后听我安排,所以整体上没太因为这个吵过,不过我也总希望可以有两全的方法。
{泠汐话问答}
“过年回家”听起来是个高兴的话题,但看起来也有让人烦恼的时候。现在许多人平时忙着自己的小家,容易忽略对双方父母的关心,于是将“过年回家”当成了表达孝心的“救命稻草”,自然矛盾就难以避免。其实跟身体的陪伴相比,老人们更在乎的是心理的陪伴和关心。
不光春节,平时也可以多给家打打电话,听父母发发牢骚;有时间回去看看,带点小礼物;记住父母的生日,提前准备……特别是对另一半的父母,有时要花比自己父母更多的心思。老人们感受到了你们的诚意,去谁家过年也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还有一点很重要,永远记住,没有“你爸你妈”,只有“咱爸咱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