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学首日,沪上一些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考砸闷了不少学生,而为了备战开学第一考,寒假最后一周变成了“复习周”。
登录新民网:www.xinmin.cn参与讨论
最后一周变“复习周”
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学举行“开学第一考”的学校主要以中学为主,尤其是高中阶段。长宁区初二学生小甘说,寒假先松后紧,最后一周的忙碌程度堪比“考试周”。“不仅要赶作业,更要温习一下上个学期的知识,免得在开学考中措手不及。”而高一学生陈茜则坦言,整个寒假她都没有闲着。“各科老师都布置了学科复习任务,以练习题和试卷为主。”为了应付作业和复习任务,她除了过年放松了几天,平均每天都要学习至少四五个小时,最后一周为了应考更是晚上都在复习。
一位初中数学老师透露,考试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而是希望尽快调整学生的“放假模式”,帮助他们进入新学期的学习。但学生们却表示,开学第一考加重了他们的“假期综合征”。
可能引发厌学情绪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说,通常新学期开始一个月,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但开学考试确实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该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以往开学第一周,有70%的班级会进行“摸底考”,出现紧张和不适应的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家长却表示赞同学校的考试。林女士表示:“孩子到现在还很散漫,沉浸在过年的轻松气氛中。我们怎么催他看看书也没有用,‘开学第一考’应该能‘逼’他快点找到学习状态。”
徐红认为,“老师急切教学,用考试帮学生收紧,但部分同学却可能因此产生恐惧和厌学情绪。”因此,从几年前,徐红就在学校推出了大胆的改革——取消开学第一考。在昨天开学第一天,所有科目的教师都没有让学生做测试,也没有讲解新的知识点,而是上了一堂“序言课”,主要介绍了本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以及学科的历史故事等。“比如,物理课老师会告诉学生‘什么是物理’。”
同时,这个学期,上海市实验学校还会在开学第一二周展开全校征询,主要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看法,把意见汇总给授课教师,教师会在新学期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希望调整授课方式。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