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法治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警方侦破“1·17”数码专卖店盗窃案
~~~——上海警方侦破“1·17”数码专卖店盗窃案
~~~——上海警方侦破“1·17”数码专卖店盗窃案
~~~——上海警方侦破“1·17”数码专卖店盗窃案
     
2013年03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凌晨,谁撬开店门偷走26只“苹果”?
——上海警方侦破“1·17”数码专卖店盗窃案
潘高峰
■ 专卖店里陈列的苹果样机 图 CFP
  美国电影《十一罗汉》讲述了大贼头招募11个身怀各种绝技的顶尖人物,成功洗劫赌场的故事。

  今年年初,上海男子张某和傅某囊中羞涩,决定干一把大的。他们把目标锁定为杨浦万达广场的一家苹果数码专卖店。虽然没有《十一罗汉》的“大手笔”,但为了防止行窃时误触报警装置,他们竟也通过互联网从江苏如皋招募了一个精通电子通信设备的“高手”朱某。

  事实上,窃贼们的精心准备并没有派上用场。无人值守的商铺几乎毫不设防,他们轻松撬开玻璃门,掠走了26部未拆封的苹果手机。

  案发

  今年1月17日上午9时49分,杨浦警方接到报案,杨浦万达广场某苹果数码专卖店被撬窃。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

  报案者是这家店铺的财务,一早上班发现店门竟然开着,觉得情况不妙。入室一看,果然有大量翻动的痕迹。经清点,有5部iPhone4s和21部iPhone5手机被盗,价值14万7千余元。警方迅速调阅了监控录像,发现案件发生在凌晨4时左右。两名男子仅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撬开了大门,然后用了2分多钟的时间从货柜中偷走了存放的手机。

  两名男子显然对监控设备有所防备,其中一名男子戴着棒球帽,另一名男子把衣服自带的帽子翻起,盖住头部,两人都戴了口罩。由于窃案在凌晨发生,监控探头只通过红外功能拍到模糊的图像,对于破案并无帮助。

  警方随后调阅了店铺周边的监控录像,结果发现案发时商铺外还有一个身影,此人行迹鬼祟,事后与另两人一同离开现场,显然是负责望风的同伙。

  追踪

  犯罪嫌疑人显然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离开现场后,他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前往浦东,在浦东下车后,又换了一辆出租车。此后,他们先后步行、坐公交、坐出租,连换多种交通方式。自以为已经成功摆脱侦查视线的他们,开始放松警惕。其间,因为连续乘车钱不够,他们竟然还在路上找了一家小店,敲开门低价卖出了一部手机支付车费。

  令三名大盗想不到的,是警方为了侦破此案所付出的努力——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专案组通过调阅沿途大量监控录像和其他高科技侦查手段,将三人的逃跑路线一段一段地续接了起来,最终指向场中路的一家小旅馆。

  接下来的事情变得简单,通过查阅当天的宾馆登记信息,警方把当天三名男子同时入住的信息筛选出来,一一辨认。很快,上海籍男子张某、傅某和江苏人朱某跳入警方视线,其中的傅某还有过偷窃店铺和抢劫前科。

  今年2月6日晚,张某、傅某分别在彭浦的家中被捕,朱某也在江苏如皋一家通讯器材店被警方派员抓获。

  交代

  经过审讯,三人很快讲述了作案经过。今年初,因为缺钱,张某和傅某一直在谋划干一票大的。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他们对苹果系列的电子产品很感兴趣,认为单价高、脱手快,来钱容易。经过踩点,他们选定了万达广场的一家苹果数码专卖店。

  在店铺踩点把玩样机时,两人发现这些样机都连接了报警器,很容易触发警报。两人担心入室行窃时也会误触警报,为此,傅某专门在网上搭识了一名自称精通电子通信设备的男子朱某,由他来解决防盗报警装置的问题。

  一切准备妥当,三人再次踩点,朱某发现这家商铺并没有安装报警装置,而张某和傅某也惊喜地发现,大量的苹果手机、平板电脑就储存在未上锁的柜子里,可以说是毫不设防。这令他们坚定了尽快动手的信心。

  今年1月17日凌晨3时许,三人来到万达广场的商铺外,一开始发现来往的行人还不少,三人决定“按兵不动”,找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店坐下,实施远程“监控”。凌晨4时,发现时机成熟,三人决定动手。因为很轻松就撬锁入室,“技术人员”朱某无用武之地,沦为了望风者。而之所以只取手机不拿平板电脑,是因为带的包不够大。

  三人得手后,为了摆脱侦查视线,他们像谍战片那样,连续更换交通方式,兜遍了半个上海。自以为已经安全的他们放松了警惕,除了脱手一部手机支付车费,张某还赶到女朋友家,将其中一部iPhone5送给女友当作礼物。此后,他们在场中路的小旅馆中分赃,朱某分得其中6部、傅某分得8部,其余的都归张某所有。三人随后分道扬镳。

  警示

  此案的侦破,也给时下不少商铺的经营者敲响了警钟。

  今年以来,本市已经发生了多起偷盗街面店铺的案件。盗贼之所以可以轻易得手,与这些商家防范意识薄弱不无关系。比如此案中的商铺,既没有安装防盗报警装置,贵重物品也没有放入保险箱,更没有落实夜晚值班制度,大量贵重物品几乎不设防地放置在店面中,无疑给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机。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热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社会与法
   第A23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医苑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溜进商店偷了两件大衣
他无端上了“信用黑名单”
凌晨,谁撬开店门偷走26只“苹果”?
广告
新民晚报法治新闻A11凌晨,谁撬开店门偷走26只“苹果”? 2013-03-11 2 2013年03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