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次北京京剧院带来的三台大戏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戏,也没有名家助阵,但演员阵容依然有不少看点。第一天的《白蛇传》不同于如今常见的田汉版《白蛇传》,将出现多位白娘子且流派风格各不相同,颇为少见。整场演出从梅派青衣张馨月的《游湖借伞》开始,《盗仙草》的白娘子由武旦王晓丽扮演,后接程派青衣郭玮的《索夫》,演《水漫金山》的张淑景师从刘秀荣,《断桥》则由杜近芳的弟子窦晓璇担纲,吴昊颐的《合钵》循的是赵燕侠的路子,而《祭塔》由张派青衣姜亦珊主演。第二天的《伍子胥》由伍子胥满门抄斩只身逃出樊城的《战樊城》演起,包括了《长亭会》《文昭关》《芦中人》《浣纱记》等折子,一直演至伍子胥投吴国助姬光复王位的《鱼肠剑》《刺王僚》。在剧中扮演伍子胥的不仅有北京京剧院的年轻一代老生演员谭正岩、张建峰、杨少彭等,还特邀了上海京剧院的余派老生王珮瑜主演《鱼肠剑》一折。而如今京剧舞台上演得最多、观众最为熟悉的《文昭关》更是由杨少彭、张建峰和王珮瑜三人同演,剧中伍子胥三次进帐,须发由黑转灰变白,每一次进出帐就换一位演员,三位演员合作完成这段脍炙人口的唱段。
超长版的《红鬃烈马》将成为今年“名家名剧月”的闭幕演出。据介绍,以前演《红鬃烈马》有“薛八出”与“王八出”的说法。王宝钏的八出戏包括《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平贵别窑》《探寒窑》《武家坡》《算军粮》《大登殿》,薛平贵的八出戏少了王宝钏父女诀别的《三击掌》、王夫人探望王宝钏的《探寒窑》,加上了薛平贵连赶三关欲探王宝钏的《赶三关》、代战公主打败追赶薛平贵追兵的《银空山》。此次北京京剧院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的《红鬃烈马》综合了二者,由十出戏组成,共有8位薛平贵、8位王宝钏轮番上阵,全部演出超过6个小时。据悉,这一超长演出的过程中将不作进出场的管制,观众可以随时出场休息,也可随时进场再接着看。
相关链接
北京观众原称京剧为“二黄”,它到了上海,“沪人初见,趋之若狂”。是上海观众定其名曰“京剧”,首见于1876年的上海《申报》。齐如山在《五十年来的国剧》中更称:京剧“到上海唱红了,才算真红。”梅兰芳1913年首次来沪亮相“丹桂第一台”时年仅20岁,一炮打响后曾迁居上海十数年。正因为有上海作据点,向南方广阔地域的辐射,才使京剧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大剧种。近年来,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的名家名角也时来上海亮相,2011年11月,北京京剧院的“九大头牌”曾在逸夫舞台连演七台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