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画家萧纯园先生,近日于交大117周年校庆中举办个人画展,不禁想起我和他上世纪60年代相识至今的一些往事。
萧纯园毕业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首届毕业班的优秀生之一,同学中有陈逸飞、夏葆元、邱瑞敏、杨正新等。此时,正逢上海戏剧艺术蓬勃发展,却缺少舞台美术人才,于是,抽调绘画基础扎实的萧纯园等入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攻读。萧纯园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青年话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
说实话,当初他心里并不是十分甘心的,毕竟他最大的愿望是从事绘画创作,但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
我当时住在安福路的青年话剧团附近,因时有去观剧而结识了萧纯园。知他并不十分安心于舞台美术,而给他讲了上海(亦是中国)舞台美术老前辈张聿光的故事予以开导。张聿光是1908年上海“新舞台”的创办者之一,是新剧舞台美术的开拓者,连续20年从事舞台美术,同时又是著名漫画家、中国画家。关键是合理安排时间,就可做到舞台美术和绘画创作两不误。萧纯园由此得到启发,他安心工作,很快就有了显著成绩,1982年首届上海戏剧节上,他荣获唯一的舞台美术奖。业余时间,他潜下心来中西绘画左右开弓,作了多方面探索。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萧纯园有机会转业到上海交通大学从事艺术教学,结合教学不间断尝试绘画创作和探索。其油画写实写意相融,水彩画简约清新,大量表现“竹”题材的写意中国画具新文人画气息,近年来又追寻宋代工笔画精华传统,创作的许多工笔重彩或淡彩画,兼具宋人古意和现代新意。
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应是能服从大局,顺应工作需要的。在有适当机遇时改变一下工作环境,使工作更符合自己的兴趣固然好,但我更佩服那些“两不误”型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是经受了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