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引人关注的荧屏《舞林争霸》鏖战正酣。年前热播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招募和对决……
但遗憾的是,这些收视率居高的电视选秀节目,都是我们花费重金买下国外版权和模式来制作的。
仔细分析这些荧屏走红的节目,它们其实都已经“中国化”了。参赛者主要是中国选手,评委也是国内的专家,制作者、播放者乃至投放广告的,也都是咱们的人。硬件和软件,所有构成节目的要素,都是咱。只有“节目的形式”是人家的,当然,这“形式”是有知识产权的。人家创造了这种模式,你觉得好,拿来用,就得付钱购买。这符合游戏规则,没得话说。
但问题是,咱也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在融入世界文化潮流的同时,咱中华文化也不断创新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的潮流。应该说,如今,咱们的文化底蕴和实力都足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我们的电视节目,为什么一律要套上人家的外衣呢?
这些年来,电视业界有种不好的风气:就是喜欢拿来主义。自己完全不动脑或少动脑,用照搬、剥离、仿照或改头换脸的手法快速地制作节目,获取收益。
综观近年播出的文艺晚会,大多也是形式大于内容。除了绚丽、高科技含量的舞美、灯光和特技,给人一些视觉冲击外,晚会的主题创意,节目的创作、编排,都显得苍白乏力。而各地卫视的节目,主题重叠、题材雷同、明星扎堆的现象更比比皆是。
艺术贵在创新。我们的文化资源是足够丰富的,技术手段也足以与“世界时尚”比肩,唯一缺乏的,恐怕就是创新精神,就是创新的想象力。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想象力已经让神舟飞船遨游宇宙,让世界震惊。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文化想象力也能让世界为之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