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吹来新风,消费严控三公。于是,去年茅台、五粮液走低,近日狮峰、梅家坞跳水,无不立竿见影。一道道走低的价格曲线,勾勒出曾经风光无限的灰色市场规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这是个谁有资格消费的大问题,理一理清,对调整重大利益结构,无疑奏响了一道序曲。可名酒名茶,乃至豪车豪宅,生产建造出来,总是希望有人来消费,拉动经济吧。所以,这个也必须考虑:有资格的人应当如何消费?
很巧,一位网友,给媒体写美食评论,最近讲述了随扬州一船队开赴长江捕捞刀鱼的感受,让我感触良多:“大清早跟渔民坐小艇到江上渔船拍捕捞刀鱼,被冻到钻心,吹到凌乱。小艇上风浪扑面,没到江心就一人一屁股水了。渔民真不容易,冰冷刺骨中,两家人协作工作一早上,结果一网只得一条江刀。看看这银光闪闪的小鱼啊,市场上一斤卖三千(作者按:《人民日报》最新披露,刀鱼市价已从前几年八千跌到今年四百,即便如此,也绝非寻常百姓盘中之餐),到餐桌上有人吃几口就不要了,可曾想过这是多少人的辛苦。”读罢,顿时想到那句脍炙人口的古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不对,这里头有点差别的。古人是“但爱鲈鱼美”,某些今人却“但吃三两口”,还真不如“江上往来人”呢。
消费也有伦理,节约向称美德。有识之士,发起了“光盘运动”,响应者云集影从,摇身变为时尚。有的明星,为了代言这一公益事业,拿起刚洗净的餐盘,也当光盘充数。规模更大的节约活动,当属上周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熄灯一小时”。我也参加过,但据搞电力的朋友说,这样的活动虽然对电网没有太大的冲击,但也起不到减少电能消耗的可观效果。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家庭,因为一小时没了电,就点起蜡烛,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倒是挺可观的。
清明到了,市场风云无论怎样幻变,且留给经济学人和宏观调控吧,龙井茶则该喝的,还是要喝,这是天时地利对人和的馈赠,只是要买与自己财力、口味相称的才好,更不可啜几口就倒掉。此刻滚水一倾,茗烟翻涌,心头突然升起“中国梦”这三个字。那究竟什么是“中国梦”呢?我想,既然有个“中国”作定语,显特色,这场梦的根基里,我们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自然占些分量吧:尊重劳动,珍惜物力,戒绝浮躁,踏实前行。这份朴素的情怀,是区区在下,自一杯淡淡平平的龙井茶里,看到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