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文博故事~~~
文博故事~~~
文博故事~~~
文博故事~~~
     
2013年03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博故事
《双鱼图》中识负翁
王晓君
  著名书画篆刻家来楚生生前自谓:“我是金石第一,书第二,画第三。”今年春节,我十分有幸地在收藏名家沈智毅老先生家,欣赏了来楚生印书画三绝的真迹。

  来楚生,字楚凫,号负翁等。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建时,来楚生被聘为首批画师。沈老系1956年上海美术馆建馆时展出组的负责人,他与来楚生甚好,经常去来楚生家串门谈画。沈老说:“来楚生是个爽快人,更是个勤奋人。按理说,他的书画名头已够大了,但他仍每天早晨坚持练书法,雷打不动。直到他去世前,这一早练的习惯都没有改变。” 

  沈老拿出一本简易册页给我看,封面上有签条:“毛主席诗词,来楚生书,唐云题”,其中有《沁园春·雪》、《七律二首·送瘟神》、《蝶恋花·答李淑一》不下10首的隶书近50页。每页3行共15字。以隶入书,典雅寓灵秀于峻厚之中,颇有《张迁碑》之味。沈老说:“此册得来也不费力。一天,我去看望来楚生,见他在报纸上,毛边纸上练书法,我便说,这未免太寒酸了,明天我给你带些宣纸来,在宣纸上练。”第二天,沈智毅便送上了宣纸,之后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了。谁料,过了几个星期,来楚生见到沈智毅,就奉上了一叠厚厚的隶书宣纸本,并说:“你投我以桃,我报之以李,这些字是我早练的书法,不成章法,请兄纳之。”沈智毅是个极仔细的人,他即刻将此叠纸片裁剪装订成册,再请唐云题签,收藏至今。 

  沈老说:“当时我收了这些书法,深感不好意思,总想回些礼,以表感谢,我想到了石头,篆刻家喜石天经地义,于是我送上了三方大小不一的印章。来楚生见之哈哈大笑:‘我是刻章的,还愁没有石头?不必多礼了。’来楚生硬是不收,我也不让,推来搡去,最终来楚生收下了。可不出一个星期,来楚生又退回了这三方章,但三方章上已刻上了‘沈智毅印’、‘沈智毅’、‘沈毅’字样。二枚白文,一枚朱文。朱文‘沈毅’二字,气雄刀沉,若有光然。白文‘沈智毅印’章法清晰,简中得势,字字稳重,刀刀见笔。‘沈智毅’三字繁中不累,写意味特浓。” 

  面对重礼仪的来楚生,沈智毅再也不敢提回礼二字了,但他们的友谊却越来越深厚。有时,沈智毅还会帮来楚生装装镜框,装点装点房间,二人乐在其中。在一次整理之中,来楚生发现了一张《双鱼图》搁在书桌边,他随手拿来便给沈智毅,说:“愿我们二条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自得其乐吧。” 

  《双鱼图》的画面提炼得十分简朴:两条水泡眼金鱼,以篆刻刀意入画,古拙老辣,情趣天成,呼之欲出,鱼为赤色,但来楚生化红为多彩,笔笔有韵。而阔叶水草,三五成笔,简略明了,但又不失苍翠灵动。上款“赪鳞耀彩,碧水无波”及“负翁信手”之下款红印,道出了来楚生的心声。 

  沈老对我说:“来楚生这样画金鱼的精品画,在世上流传不多,这是他‘能二笔者决不三笔’的代表作。”像这样笔墨洗练、别树一帜的佳画,自然就会引起同行的高度重视,上海“朵云轩”便向沈智毅商借,专为《双鱼图》出了木刻水印画。 

  王晓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阳光天地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专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双鱼图》中识负翁
书画篆刻陶艺三人行
“厚德堂”里观铜墨盒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12《双鱼图》中识负翁 2013-03-30 2 2013年03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