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晓鹰本人,要晚于认识他的画。记得四年前,朵云轩举办《王克文师生画展》。在众多展品中,我注意到晓鹰作为王老师入室弟子,作品具有相当的厚重感,既能很好地处理画面关系,又善于运用笔墨技巧,显示出作品的层次感和节奏感。之后,王老师又每次在我面前夸奖晓鹰,说他爱好读书、藏书和写作,曾多次被评为优秀读书家庭和市级、局级的优秀读书组织者。看得出,他是很喜欢这位学生的。打那以后,我开始了与晓鹰的交往。
从晓鹰处我知道,他师从王克文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他在中西美术学院学习山水画,老师便是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的研究生导师王克文教授。在老师指导下,他和同学们学画理、画法,讲笔墨、构图,还一起到名山大川写生,享受到研究生都未必享受到的待遇。几年相处,师生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鼓励他读书、创作,最近王老师特地赠他一批书籍,足足装了四个拉杆箱,还不顾年迈,帮他一起搬运到楼下!
晓鹰同样景仰太老师王康乐先生,对他一生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和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新貌敬佩不已。可是,虽然他们在画展等场合经常见面,却始终不敢当面请益。1996年的一天,他在《新民晚报》上读到一副楹联,据说是悬挂在苏州留园的。上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论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下联:“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酷爱读书的他,十分喜爱此联,尤其喜爱“卷中岁月”四个字。忽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能不能请王克文老师代向王康乐太老师求赐墨宝,以为自己的书房增色呢?”
实事求是地说,晓鹰原以为王康乐先生是名人,年事又高,未必肯答应素昧平生的后辈的请求。可是,当他忐忑地向自己的老师说出这一想法后,老师热情地一口应承了下来,说一定要努力促成这件好事。王老师透露说,康老即将去香港举办九十画展,可以设法在出境前把此事办妥。果然,只过了一个星期,老师就传来好消息,横幅已经写好,让晓鹰惊喜交加。
说到这里,晓鹰深情地说:“当我从王克文老师手里接过太老师作品时,感到沉甸甸的。这正是,学画三十载,师生情谊深啊。”
华振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