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位单亲母亲在网上贴出启事,想给儿子征集一名“周末爸爸”,当天就引来8500多名网友的点击与褒贬不一的评论。
这位发帖者是一名离异女士,有一个将近3岁的男孩。出去玩的时候,儿子经常围在别的孩子的爸爸身边转,她看得心如刀绞。“为了儿子,在此诚征‘周末爸爸’,条件是25岁至35岁的单身男士,身体健康、无传染病,讲卫生,不吸烟,有耐心有爱心,周末有半天的空闲时间,可以和我一起陪孩子出去玩。占用了您的时间,当然是有偿的。”她最后说,用钱买父爱实属无奈之举。
有网友评论,读了这个帖子心里很酸,孩子的亲爸爸哪里去了?离异了就不能看孩子了?买来的“周末爸爸”就能带给孩子“父爱”了吗?“周末爸爸”如果经常轮换,是不是会给孩子带来误导和困惑,这将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何况这种买来的“周末爸爸”还有一定的风险性。更多的网友则认可这位单亲母亲的做法。“周末爸爸”的范本意义更在于,当孩子出现了情感不足时,作为母亲为孩子量身定做“父教”,为孩子人格进步和心灵成长创造条件,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为据北京当地调查,目前家庭负责孩子教育的,母亲占70%。而据世卫组织的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将会更高,男孩儿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应该开设父教学校,提升“父教”意识,改善中国“父教”缺失的严重情况。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