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教委昨日组织的区县教育改革巡访活动中获悉,从2009年起,杨浦区开展市级课题“区域联动小幼结对”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鼓励幼儿园和小学互派教师。
小幼教师“串门”
内容相似的体育课上,没有了整队的口令,取而代之的是“小飞机飞入丛林”“到新家放礼花”这些讲故事一样的描述,翔殷幼稚园大班孩子们跟着杨浦小学体育老师陆佳俊兴奋地玩着“小鸡快跑”游戏。
这是记者昨天在杨浦小学“送教上门”现场看到的一个场景。杨浦小学科研室主任吕敏捷告诉记者,老师们从阅读、计算、运动、科常四个方面,设计符合低年龄段孩子认知特点的课程,以游戏为主,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孩子们更容易学会合作、遵守规则,学会了听老师指令行动,并且通过阅读等活动的开展,专注力提高了。”此外,遇到“三八节”“六一节”等节庆活动,小学的哥哥姐姐还会带着幼儿园弟弟妹妹,一起组织活动。吕敏捷告诉记者,每年,杨浦小学约一半新生来自翔殷幼稚园,这部分孩子对小学的适应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培养互通型教师
5-7岁的儿童学前究竟要学什么、准备什么?去年暑期,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开办了本市第一个“互通型教师”培训班,培养熟悉6-8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师。首批学员30人,一半来自小学,一半来自幼儿园。“我们希望教师从了解儿童的需要、兴趣和发展入手,反思以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朱清一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