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凡艺术离不开平凡思考
朱平 戴逸萍 平一亮
■历届巴黎艺术博览会都会展出的装置作品,可见艺术对环保的指向性正日益明显起来 图IC
■位于巴塞罗那高铁车站边的怪异的城市装置,其实是一个儿童乐园
■地下入口遮风挡雨也可做得非常艺术,这是巴塞罗那一个艺术馆前的地下入口装置
■历届科隆国际艺术展展出的作品 图IC
■历届科隆国际艺术展展出的作品 图IC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反过来,生活还应该从艺术中得到反思。艺术表现形式日益多样,艺术活动也越发丰富多彩的今天,更需要艺术家本着一颗忠于生活本质的心去创作,才能有更多值得品味、引人思考的好作品问世。无论是反映平凡生活的作品,还是服务在日常中的装置,都离不开艺术家不凡的创作态度。

  新“艺”思射向每一位参观者

  ——观2013年巴黎艺术博览会有感

  ◆朱平(巴黎)

  巴黎艺术博览会似乎已经成为了法国乃至欧洲人每年最期待的一场盛宴了,最近在巴黎接待国内特意来观展的朋友,聊得最多的也就是艺博会上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对于爱好艺术、享受生活的法国人来说,年度艺博会甚至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从我个人喜好来说,雕塑专业让我更多关照本届艺博会的装置艺术作品和雕塑作品。

  绿草坪上,闪耀式的木片映入眼帘,尽管它一动不动,但我仍被它辐射出的爆发力给震撼到了,强烈的阳光给它打上自然的光影,这画面实在太美了!木柴版、锈钢条,这些略显颓废和沧桑的边角料日渐成为了各大艺展上最受欢迎的原材料,可见艺术对环保的指向性正日益明显起来了。我也很喜欢它们,比起那些光鲜靓丽得有些故作高姿态的华丽,这样平民化的自然洒脱不是更棒吗?

  每年的巴黎艺博会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新意识的冲击和注入,很多作品都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用更多新手段在呈现,能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艺术家对于当今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犀利抨击。一位法国艺术家带来新鲜而有活力的动力艺术,英国艺术家将原始人类使用的碎石与苹果产品结合以此反映电子产品的现实意义,还有用影像、装置等展示的各种新概念作品令人看得目不暇接。展会中巨大的信息量足够让人回味好一阵子的了。

  无疑,今年的艺博会上,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依旧是主角之一,在艺术作品上寄托了这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艺术家们在用行动证明艺术对人类发展有着越发重要的引导作用。正如这木片装置的形态一般,艺术的巧思正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辐射着。

  (本刊法国巴黎专稿)作者为本刊特约评论员

  记录放大而实用的城市装置

  艺术本不该束之高阁

  ◆戴逸萍(马德里)文/摄

  在巴塞罗那,要欣赏艺术不一定要特意造访艺术馆或是展览厅,因为铺在眼前的就是一幅精致的“艺术地图”(见上图)。

  常来巴塞罗那,让我养成了一个特殊的习惯,在这里我会随身携带着一张当地地图,以便记录下随时可能出现的“惊喜”——那些令人惊奇的街头装置。它们可能出现在任何你意想不到的场所,地铁站边、大马路旁、公园门口,甚至是住宅前的空地上,每每看到这些意外惊喜,我都要在地图上留下记号,好绘制出我的专属艺术地图。

  提到街旁的儿童乐园,你脑海中出现的十有八九是色彩缤纷、造型卡通的滑梯组合吧?那么巴塞罗那高铁车站旁的儿童乐园绝对会颠覆你的定势思维。乍一看你很难将它与儿童游乐设施联系起来,那黑漆漆的如黑暗森林一般神秘的造型真是让人弹眼落睛,有点像放大了的儿童剪纸,又像是经过艺术家夸张塑形的抽象装置。孩子会喜欢这样特别的滑滑梯吗?当然会。这样的设计反而更能满足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尤其是男孩会将它视为一座值得冒险的黑暗城堡,想象着自己是个小勇士正要展开一场精彩的冒险。更妙的是,这样现代感十足的造型还在无意间让孩子的眼睛接受了一次美的熏陶,在脑海中留下了这前卫的剪影。

  无独有偶,某艺术馆前的地铁入口处,一个司空见惯的凉棚也能成为艺术。大小不同的深褐色木柱看似错乱地相交,顶头上的水蓝色玻璃将阳光化作柔和的光束,让木柱立体的几何面更加突出,时尚气息倍增,站在古朴的艺术馆旁也毫不逊色。

  看看,要让生活变得更艺术、更精彩,其实很简单。艺术本身就不该被束之高阁,它也可以很实用,城市环境艺术的视觉上享受与精神上的陶冶,也可以这般完美结合。艺术其实很平易近人,也可以让人更亲近。(本刊西班牙马德里专稿)

  地球在凋零还请手下留情

  ——来自2013年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的呼唤

  ◆平一亮(科隆)

  在上周刚结束的2013年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再生艺术很是抢眼。这些源自于生活,同时又重新反映了现实社会各方面的新资源艺术作品,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给了参观者新奇的体验。

  连续几年,我已经成了科隆艺博会的常客,各类作品也层出不穷,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也不少,尤其是一件既像是外星人,又像是智能机器人的装置作品,很有意思。自古以来,人类始终向往着宇宙与未来,越了解未知的世界就越发感到人类的渺小。四段由细铜管焊接而成的纤细四肢,从白色的球形身体中破壳而出,正面是一只圆筒状的大眼睛,这究竟是外星生物,还是未来的人工智能呢?它仿佛刚从身后的画中而来,正在向我们传递着什么讯息,它在说什么呢?我相信,每个人听到的都各不相同吧。

  在它身上,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在不断涌现,它是在担忧地球未来会如同画中那样荒芜吗?那样的烈日下,一望无际的大地上却只有它孤身一人,没有人,也没有其他生命,当人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时,其中的绝望和悲凉是那样明显,令人心碎。我想,不管他是来自浩瀚的宇宙还是遥远的未来,它一定是来提醒我们,不要等到以后才后悔,别再透支我们唯一的地球了。

  这样一件结合了影像与雕塑的抽象作品,尽管形式并不出挑,却很有味道和深意,引得我无限遐想。其实,它未必是天外来客,也未必是人工智能,却一定是创作者的信使,它无声地代表艺术家告诉人们:地球在凋零,还请手下留情!

  (本刊德国科隆专稿)作者为本刊特约评论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家装专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杂艺国/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际艺术杂志/海上名家
   第B08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际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际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际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不凡艺术离不开平凡思考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不凡艺术离不开平凡思考 2013-05-04 2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