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亲情
1971年,宋子文突然去世,尼克松有意促成宋家三姐妹在美国葬礼上重逢。蒋介石识破意图后将宋美龄从半途召回。宋庆龄因中美尚未建交通航,包机落实不了,遗憾作罢。1972年,中美关系突进。宋庆龄觉得又有希望与海外亲人见面,按捺不住喜悦,对邹韬奋夫人沈粹缜说:“如果美龄来了,觉得住在家里不方便,可以安排她住到钓鱼台去。”她把这些细节都想好了,仿佛妹妹明天就来。但宋美龄直到蒋介石去世后也恪守他的遗志,坚决不与大陆交往,公开场合甚至不提姐姐名字。
给晚年宋庆龄带来极大慰藉的,是她的两名“养女”,宋庆龄为她们付出无限关爱。她们并不是宋庆龄经过法律程序收养的女儿,在给友人的信中,宋庆龄称为“我的两个被监护人”。1968年,警卫秘书隋学芳中风后,宋庆龄把他的两个女儿带在身边,负责她们生活费用,一来减轻隋家压力,二来她本就喜欢这两个女孩。工作人员都知道宋庆龄爱孩子,家里小孩出生都会抱来给她看。无论保姆、厨师还是花匠,宋府上下,只要家里有孩子,每个星期日都能收到宋庆龄自费购买的糖果点心,连上海住宅工作人员也有份。
隋氏姐妹是宋庆龄看着长大的,尤其是隋永清,三四岁就能歌善舞,承欢膝下。即使家中来了中央领导和外国元首,进行非常正式的接待,宋庆龄也带隋永清在身边,让她给外宾献花,为大家表演节目。高朋满座,围观一个小女孩跳稚嫩的舞蹈,宋庆龄脸上怜爱自豪的神情,与普通家庭的长辈无异。
女孩长到十六七岁,宋庆龄对她们的宠溺有增无减。她们想要丝袜、卷发器。20世纪70年代初期,只能在专供外宾的友谊商店买到。利用特权托人买这些东西是有损形象的,但宋庆龄看不得小姑娘失望,让她们坐自己的车跟外国朋友去购物。她们穿着时髦,在北京饭店喝咖啡,种种高调举动招来不少非议。宋庆龄也为自己惯坏了女孩而苦恼,但她不许别人说自己孩子不好,斥外界批评为“心怀恶意和妒忌”。一次,一些老朋友到宋府聚会。趁宋庆龄还没下楼,人们好心向廖承志进言:“廖公,您是不是劝劝夫人别再管那两个孩子了。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引出了多大的麻烦。何苦呢?”廖承志说:“你们也要替夫人想想。在上海她还有两只猫。在这里她身边连猫都没有……”人们都说不出话了。
旧物寄情
1976年1月15日参加完周恩来追悼会后,传来“高层”的批评声音。宋庆龄在卧室里大怒:“岂有此理!说我是总理帮!我就是总理帮又怎么样!我不干了,我回上海养老!”1月27日她就乘专机去了上海。
在上海旧居,她整日在家里整理资料和物品,当时她已经83岁,心灰意冷,似乎是在为后事做打算。7月和9月,朱德和毛泽东相继逝世,宋庆龄短暂来京参加追悼会,没有去后海府邸,而是下榻在北京饭店。直到1977年5月,她才接受中央建议返京,回到后海居住。
1980年,在后海花园中的畅襟斋大餐厅,宋庆龄为隋永清操办了婚礼,她邀请了许多自己的朋友参加。婚礼开始前,在备餐间,宋庆龄突然抱住永清哭起来。隋永洁在宋庆龄资助下赴美留学,临行前宋庆龄花了不少钱给她做衣服。两个女孩的离开令宋庆龄怅然若失,她写道:“孤独是很悲哀的,尤其是我的健康状况不佳。”
1981年4月,宋庆龄被确诊患白血病。病重期间她几乎什么都吃不下。以前她很爱吃冰淇淋,在最后的日子里,经常每餐只吃一个冰淇淋,喝点冰镇桔子水。昏迷中,她还念叨着叫永清来吃冰淇淋。5月29日,宋庆龄于后海家中逝世。
遵照她的遗嘱,她被安葬在上海父母墓地之旁。王府花园成为故居纪念馆,将不再有人以此为家。历数这里的主人,皆身家显赫传奇一时,但无不经历大起大落,在天子脚下如履薄冰。三百年来,几度人去梁空巢也倾,唯夜合花依旧盛开。诚如纳兰性德面对此园发出的感叹:浮生若梦,胜地不常,今古同情,后先一辙。
今天,在宋庆龄故居展厅里可以看到一个特别的藏品:一床红缎绣金花的小被子。这是宋庆龄的陪嫁,新婚后使用过。孙中山不在了,她把这个小被子放在床单下面,几十年不离身,晚年往返于北京、上海两地,行李中一直有这床小被。她去世后,故居按原状陈列,谁也没敢动这条被子,直到近年,故居主任何大章才把被子拿出来放到展厅。清点宋庆龄遗物时,人们发现她的很多物品都用了几十年,破旧到极限。故友马海德之子周幼马说,宋庆龄这么做,“俭朴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念旧”。后半生她身边没有任何亲人,她尽力抓着一切寄托感情的旧物。
宋庆龄留在这巨宅中唯一的奢侈品,是宋子文送给她的施特劳斯钢琴,现仍摆放在卧室原位。她从不在人前演奏,只有每天傍晚,工作人员都回到各自房间,她才奏响父亲曾弹给她们姐妹的小夜曲,有时一弹就是几个小时。夜色沉沉,旋律悠扬,周遭的一切都不存在,王府花园变成无边的舞台。她在甘美的回忆中,独享真正的安宁。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