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亟需技术人才
孟晓云老师说,当初接到指导应用文写作项目比赛的任务后心里十分忐忑。“集训早在去年就开始了,第一轮报名有250多人,通过笔试参加培训的有50多人,最后剩下了10名由电脑随机抽取的参赛队员,大家的积极性甭提多高了,认识到国家不仅需要高学历的人才,更需要理论与实际兼备的技术性人才。”孟老师说,两年一届“星光”大赛,为中职生成为璀璨之星搭建了梦想成真的星光大道,现在回想起来,训练时的困难、挫折,如今都在成功的欢笑中消逝了。
选择中职无怨无悔
“台上十分钟,台下数年功。从我校的初赛、复赛、决赛到最终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和学生们一路走来,有过太多的泪水和辛酸。”李玉老师感慨地说,比赛的最终目的也不只是为了选出第一名,而是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引起社会关注和重视,激发大家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热情。
稍稍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家长们说起“星光”大赛也是兴奋不已。职业英语比赛队队员李晓雪的家长说:“这次,孩子能够参赛并获得二等奖,我们一家人都感到十分光荣。现在想想,当初孩子中考时填报了上海商业学校这个全国重点中专,是一个正确和明智的选择。中职生完全可以和普通高中生一样学有所长,他们的发展之路也一样会十分美好。”
把握锻炼技能机会
当然,参赛学生自己的感受是最真实的,他们对中职教育的感情和感悟也是最自然和最中肯的。参加计算机文字录入比赛队的王嘉琦同学说,当初被抽签抽中去参赛,对她来说简直是个不幸的消息。前期集训时成绩名列最末的压力,使她倍感焦虑,但老师和同学都过来安慰她,让她放下包袱抓紧训练。“既然被选中了,为什么不把握这个机会呢?”小王同学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没想到的是,第一周的训练,由于练得太猛,结果手几乎抬不起来,打字也十分吃力。更没想到的是,第二周她又遭遇了生病。经过简单的调整,小王重整旗鼓,咬牙投入到最后一周的训练中,最终,她取得了全市三等奖的成绩,在技能上实现了自我超越。“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为目标而奋斗时获得的经验。这对我们今后的职场之路一定会是大有裨益的。”王嘉琦说。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