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校继续教育部杨君伟主任介绍,这次合作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紧密的订单式培训,从培训计划到考核标准的制定都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的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施培训,面向社会公开遴选学员。“这些蓝领今后的年收入将在10万以上,如技能精湛者其劳动价值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杨君伟主任介绍,为企业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将真正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就业。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调研、培训方案和考核标准的制订,已接受600多次电话报名咨询。预计培训班将于5月中下旬开学。
为选拔学员,上周末122位社会报名者在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参加了别开生面的初试。初试模块一是将自行车的脚踏板、连杆、和心轴、飞轮拆卸后再组装调试复位,模块二是用水平仪调整工作台水平位置和百分表测量零件的偏心距、模块三是根据连杆机构的动作来说明调整动作的位置及方法、每个模块需在10分钟内完成,———这些新颖的技能操作题用以考察应试者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发展潜力。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职业培训与鉴定的有关领导在巡视中对校企“深度”合作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这是院校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做法的一个典型案例。
学校校长、中心主任刘启中教授表示,培养行业与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作为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职责与使命。此次校企合作紧密贴近企业技术人才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将推进中心和学校充分发挥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的作用,也为劳动者就业和体面就业再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本报记者 马晓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