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撞高铁并非“个案”
就概率而言,飞机遭鸟击的次数要比高铁遭鸟击多得多,去年七八月间,发生在上海两大机场、且被媒体报道的客机遭鸟击事件就有3起,而没有被报道的飞机鸟击事件就更多了。高铁遭鸟击虽然少见,但也不是只有前天一个“个案”。2011年3月8日,由广州南开往武汉的G1024次高铁列车也曾遭遇“愤怒的小鸟”。
业内人士指出,飞机遭遇鸟击,如果飞鸟进入发动机,危害就会很大,严重时可机毁人亡。与之相比,高铁遭遇鸟击的破坏性相对要小,铁路部门和铁路专家都表示,高铁列车车头装备的是加厚超强防弹减速玻璃,不单具有视觉减速功能,而且安全性有保证。
高铁避鸟仍有作为
目前我国高铁线路将近1万公里,这么长的线路上很难像机场那样集中采取措施驱鸟。
不过,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认为,高铁遭鸟击虽是小概率事件,但目前我国高铁线路世界最长,所以对鸟击这个问题应该重视起来,一方面对高铁设计研发部门来说,今后在玻璃的设计上还有进一步改进提高的余地;另一方面,铁路部门也应对飞鸟的飞行、迁徙路线进行相应的记录、统计,总结出一些候鸟活动集中的区域或路线,为高铁列车运行提供借鉴,比如以后进入鸟类活跃的路段,列车可以适当减速,以保障安全。
本报记者 金志刚
相关链接
挡风玻璃没有安全膜
一位高铁防灾领域的人士说,高铁实际发生鸟击事件的频率比公众所知的要高得多。
铁路部门也常常召集行业内的一些人士探讨解决办法。
“每次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对策的时候都差不多,都把问题归结为标准问题。”上述人士分析,该玻璃的内部采购价在15万元一30万元之间。该人士表示,高铁前挡玻璃的一大隐患在于它的最里层都没有安装安全膜。
安全膜技术对于现有高铁前挡玻璃来说,是一种补救和辅助,在现有高铁前挡玻璃的最里侧贴装安全膜之后,可以把飞溅伤害降到最低甚至消除飞溅伤害隐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