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钱永刚教授的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艺术与科学的天籁之音——蒋英与钱学森事迹展览”暨音乐会。那天正是世界博物馆日。
钱学森有一位非凡的夫人——蒋英教授,两位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音乐。前者是爱乐者,后者是声乐大师;一个善吹铜管乐器,一个擅长欧洲古典声乐。我对这样一对大师级的“音乐伉俪”,除了敬仰外,还有几分好奇。
除了历史照片资料,展厅里还陈设了一部分珍贵的文物原件,其中有蒋、钱共同演奏过的吉他、竹箫。还有钱学森在结婚时送给蒋英的礼物——一架斯坦威大三角钢琴。我从钱永刚教授那里,搞清楚了他父亲钱学森生前吹奏的究竟是什么乐器。他说:以前说小号,其实是误传,准确地说是“次中音号”,现已不知去向。后来从旧货店淘到一种类似的乐器放在那里。这种对历史的尊重,正是严谨科学的博物精神。展厅一角,一名学生正在那架钢琴上弹奏蒋、钱生前喜欢的乐曲之一“贝多芬的奏鸣曲第110号”。琴声袅袅,使人们沉浸在对斯人的缅怀和遐想之中。
蒋英出身名门,系我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之女,早年留学德国、瑞士,主修声乐,毕业后留校从教,1947年回国后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首场个人演唱会,取得很大成功。同年与钱学森在上海和平饭店结婚,后赴美国。1955年跟随钱学森,勇敢冲破美国当局的封锁回国,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央音乐学院执教,呕心沥血,桃李满园。
蒋英与钱学森的婚恋颇为传奇,钱学森求婚的直白、自信和简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其说他们是青梅竹马,不如说是爱国主义和音乐,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一面是发出巨大轰鸣声的火箭导弹,长时间分别,奔波于大西北,却不能与妻子言说;一面是歌声婉转,余音绕梁,声名鹊起,却来不及与丈夫细诉衷肠。科学的灵感与艺术的灵感是相通的,许多大科学家,当他们的事业达到极致时,常常与音乐艺术结缘。钱学森说:“蒋英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和启示,这实际上是文艺对科学思维的启示和开拓!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这就是艺术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对理论研究的兴趣,常使我的思维习惯,不自觉地游走于逻辑与直觉之间。在对蒋、钱一生轨迹的思考中,我突然感到展览会弥漫着一种特别的和谐、温馨的气氛。和许多观众一样,看着钱学森、蒋英的合影,不禁惊讶:何来如此天造地设一双!在今天动辄以“帅哥”、“美女”相称泛滥的年代,有谁能与钱、蒋两位的风貌相比?大气、深邃、美丽、大方、睿智融洽在一起,这种科学的美与艺术的美的理想结合,根源于他们对民族、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与忠诚。
音乐会上,交大(钱学森母校)交响乐团和市三女中(蒋英母校)室内乐团演奏了中外名曲。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这时我不禁仰望苍穹,除了对先人的缅怀,还带有几分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