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慢性溃疡是指发生于下肢超过1个月以上仍未愈合的溃疡,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引起下肢慢性溃疡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周围血管疾病引起的溃疡、放射烧灼性溃疡、化疗引起的溃疡、神经损伤性溃疡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周围血管疾病引起的下肢慢性溃疡,按照病因不同又可分为静脉性溃疡和动脉性溃疡。而下肢慢性溃疡中绝大多数是静脉性溃疡。
那么如何鉴别静脉性溃疡和动脉性溃疡呢?
所谓静脉性溃疡,即是由于下肢静脉病变引发的溃疡,常见病因有下肢浅静脉曲张、原发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继发的下肢深静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最终导致下肢静脉淤血,长期静脉高压,皮肤营养障碍,皮肤溃破,经久不愈,或愈后反复溃破,长期不愈的溃疡还可能发生癌变。中医则称之为“臁疮”,俗称“老烂脚”。多发生在小腿下1/3到足踝部。
动脉性溃疡,则是由于下肢动脉病变引起的溃疡,常见病因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血管性糖尿病足溃疡。主要病因都是因为下肢动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溃疡,严重时需要截肢(趾)。中医称为“脱疽”。多发生于肢体末梢,即足部、脚趾末端。
静脉性溃疡多伴有小腿或足踝部的浮肿,朝轻暮重,或患者自我感觉久站久行后患肢酸胀沉重,休息或抬高患肢后得到缓解;此外,小腿皮肤可伴有色素沉着、皮肤瘙痒、湿疹等变化。动脉性溃疡常伴有肢端发冷、麻木,皮肤温度降低,肢端或下肢的剧烈疼痛,夜间、气温降低时加重。在发生溃疡前通常经历了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的阶段。
静脉性溃疡患者多有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或长期站立工作史。动脉性溃疡患者则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以及长期吸烟史。
在临床中,也有不少病人并存动脉和静脉病变,因此溃疡的表现和性质并非如上述典型和容易鉴别。
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所谓病因治疗即是解除或缓解形成溃疡的血管病变,如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可通过现代微创手术治疗。
所谓对症治疗,即是根据疮面的不同情况,采用外治法(如熏洗疗法、缠敷疗法等)、外用药(生肌散、黄连液、红油膏等),以及不同的换药方法(如中药化腐清创术、中医拖线疗法等),加速溃疡愈合。(王小平 上海市中医医院外二科主任、教授。 王珊珊 上海市中医医院外二科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