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田径冠军科泰乌科》一文,是张老先生收藏这份报纸复印件的原因。“科泰乌科并非体育天才,她退休后重拾儿时喜欢的垒球运动,77岁才打算参加田径赛,91岁那年拥有17项世界纪录(90至94岁组),成了加拿大的田径明星。”他把这篇报道复印了许多份,分给老将田径队的弟子,鼓励大家实现中国老人的健康梦。
张林德,退休前是复旦大学数学系副教授,退休后有了另一个身份——上海老将田径队教练。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不管是二十几岁还是八十多岁,他的学生,都让他骄傲,让他自豪。
中国老将
张林德身材不高,看上去有些消瘦。毕业后留在复旦任教三十余载,给数学、化学、生物、力学、经管、历史等系的学生授过课,桃李满天下。
当田径教练,张林德算是“半路出家”。上世纪80年代,复旦数学系是学校最大的系之一,有上千学生,可校运动会上的排名总和“大系”名头不相称。张林德喜欢运动,在嘉定二中读书时,还接受过当时国家跳高纪录保持者庄铭咸(时任嘉定二中体育教师)的指导。领导得知张林德有“底子”,让他试着组织学生训练。
那时,张林德完成教学工作后就往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跑,啃生涩的田径专业知识。“体院的《田径》教材和前苏联专家撰写的《田径教练必读》这两本书对我帮助很大,我就边学习边教学生”。
组建数学系田径队,张林德用了数学的逻辑:“重点培养新生和毕业生,他们课业压力小;重点突破项目是接力和全能,因为统计时这两个大项算双倍分数。”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校运动会他第一年带队,数学系田径总成绩挤进前四。“张教练”的称呼从此叫了开来。
退休前,张林德结识了一群老年体育爱好者。大家知道他身上有“绝活”,住在杨浦和虹口一带的都跑到复旦跟他训练,复旦物理系教授邓振波、一线工人田振仁是两位佼佼者。1999年第二届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上,张林德的这两个弟子获得了7枚金牌,包揽最佳男女运动员称号。
世界夺金
张林德退休后的第一个梦很大。“2005年之前,中国老年人参加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的最好成绩是第三名。我希望中国老人能站上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常常在跑道上当陪练。“几个女选手训练跑里圈,我在外圈和她们一起跑,并不时提醒她们速度和动作要领。”
他有底气。在第16届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推荐表上张林德写道:“田振伦、王德芬、陆银凤的成绩已经超越此前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的冠军,她们最有希望在女子8公里团体比赛中折桂,实现中国老人在世界田径赛场金牌‘零的突破’”。这3人都是上海退休职工,当时岁数相加为212岁。准备就绪,报名时却遇上了阻碍。3位老人中的一位月收入不足千元,差旅费始终没有落实。
张林德退休后经常回学校代课,每次拿到代课费,他都攒下来,给老人们买运动装备,组织活动,还会以田径队的名义向优胜者发点奖金。这时,他决定自掏腰包,送弟子去西班牙。
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值得珍惜。张林德的弟子不仅在女子8公里团体赛上夺冠,实现中国老年人在世界田径大赛上历史性突破,还获得了两枚个人金牌。颁奖仪式上,王德芬把金牌挂在了张林德的胸前。一位智利选手得知这是中国老人获得的第一枚世界田径老将金牌,跷起了大拇指。那一刻,张林德的心里无比激动。
体育之家
张林德的弟子中有工人,也有医生、军人、离休干部……退休前,大家都没经过专业训练,因为向往健康才走到一起。现在,老人们逢年过节就会聚到一起,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长寿经”,像个大家庭。张林德是这个大家庭里穿针引线的人。
一次聚会,队员汪锦标说:“我们几个都是80岁的老人,身体健康,现在还能跑半程马拉松,再过20年,等到我们100岁,还要一起跑步。”
这个大家庭时常还会有编外人员加盟。2004年曼谷亚洲老将运动会上,张林德带队参赛,结识了中华台北队运动员兼摄影师廖学典。“他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赛后冲印几张送到我们手上。”
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梅家平已经花甲之年,在新泽西老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过3个第二名。回上海探亲时特地拜访上海老将田径队。“他有个愿望,今年能够代表上海老人参加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
长寿有道
上海老将田径队里有个人人皆知的励志故事:一位百岁老人在子孙的搀扶下走上赛场,抓起铅球用力一掷,全场观众掌声雷动。因为百岁以上组铅球比赛只有一人参赛,所以老人“一掷一金”。“观众被打动,不光因为老人赢得一枚奖牌,更赞叹他的精神,一种对健康生活的执着追求。”
上海人的预期寿命逐年提高。今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女性平均预期寿命84.67岁,居全国首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可现状是,不少80岁的老人,生活质量并不高。
张林德弟子中,80岁以上还在坚持长跑甚至跑马拉松的有好几位。孙占科87岁,每天坚持跑10公里,80岁时获得亚洲老将田径运动会的铜牌;费炳祥86岁,是个“马拉松达人”,80岁时全程马拉松跑5小时58分22秒,2年后又把成绩提高了2分钟;汪锦标82岁,晚年爱上长跑,75岁时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身边的这些老人家,80岁还‘正当年’”。
近来,上海体育学院一位研究运动和老年健康学的教授特地找到张林德,希望以他和弟子为样本,分析科学健身与长寿之道。他正忙着收集数据。
张林德也是老将田径队的队员,获得过全国老将运动会的奖牌。今年,他的体检结果让医生惊讶,某些指标和40岁的人一样。“我现在的梦想是再健康工作30年。到100岁时,和身边的老人一起,不仅可以健康生活,还能跑向世界老将田径运动会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