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乘风凉,有几个去处。
一般都在门前。门前方便,放一张小桌,夜饭过后,就接着乘风凉。小桌不会空,大麦茶是家家有的,甜芦粟也是家家有的;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开一只西瓜。西瓜日中心就用一只网袋兜好,缚根绳子牵着,落在自家井里;天黑吊上来剖开,瓜瓤冰冰冷,老的小的,个个吃得喊倒牙。
女眷们则集中去打谷场,那里有一盏大灯,亮通宵。她们扎鞋底、补衣裳、结绒线,差个小人坐在身边,摇扇赶蚊子。要是大队发任务下来,她们就钩针结花,人人手里不肯闲。结花是出口生活,做得好,比白天挑担还来钱。
我们这帮伙伴,喜欢去桥头,坐在桥栏上乘风凉。那里风爽,背脊都吹得滑溜溜的;天高地远,也不怕喉咙响,就是话题出点格,也不碍。什么鬼打墙啊,神仙草啊,男人刁啊,女人骚啊……都可以讲。讲到半夜,口干了,还能去邻村摘一条黄瓜、采两只番茄。每天夜里,伙伴们不用通知,人人自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