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教师家庭,在有形无形的熏陶下,读书就成了我的最大爱好。2005年,一张入学通知书,使我的角色从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转变成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能继续在大学里得以深造的我当时曾经对自己说,要天天去图书馆,把图书馆的藏书尽情地看个够。当年4月份复试结束后,我就一直关注上海的各种新闻,知道了8月6日—14日的上海书展。于是,在暑假里,老公带着孩子来上海,我们就一起第一次来到了上海书展。我与女儿一起挤着排队购买一本当年的畅销书,那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
之后的每年上海书展,我都参加。但是在2008年之前我纯粹是以一名爱书的读者参加的,2008年之后,我是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名编辑参加的。2006年,为了买一本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品三国(上)》被踩得脚背黑青了好几天;2007年,为了给女儿买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绝对小孩》排起了长队;2008年,为了参加作家出版社的《来吧,孩子》的活动,把手机都弄丢了;2009年,为我们出版社的《张翎小说精选》呐喊助威……
作为一名爱好读书的普通读者,我真的想在今天貌似“读书日趋消亡”的浮躁的社会背景下疾呼大家都来读书吧。因为读书可以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阅读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愉悦思维,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一句话,阅读能够荡涤社会中那些浮躁的尘埃污秽,生成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大家都来读书吧!
2008年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可以天天与书打交道的编辑,于是,从我手里诞生了一本、两本、一套、两套,甚至几套的好书、畅销书。于是,作为编辑,我感谢上海书展!
经查阅: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书香又用来指上辈有读书的(人家);读书风气;(世代)读书的习尚。
上海书展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体现着上海的精神,而对上海或者来自全国的读者来说,她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而在处处弥漫着书香的书展上,观展的你可能就会在某个角落与某知名作家擦肩而过;也可能因为亲耳聆听到自己崇拜的作家讲话而心跳不已!那浓浓的文化氛围才是书展最大的魅力,而弥漫散开的书香会感染上海整座城市。
十日谈
我与上海书展
新书金点子不是一个人拍脑袋想的,而是集思广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