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朗诵增加美感
教材副主编范慧英介绍,去年,本市推出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材《歌谣》,收录沪语和其他各地童谣作品数十首,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在歌声中,学生们走进乡音世界,增加对各地文化的了解。受此启发,今年新推出的《国学乐歌》也旨在借助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近古代典籍,从中汲取营养。从目前教材订购情况来看,《国学乐歌》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铺开。
记者看到,《国学乐歌》从“立德”“励志”“勤学”“爱国”四个方面,选择诗词、民歌、散文、故事、格言、警句等作为教材内容,每一册均配有CD,供学生欣赏。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民办立达中学、李惠利中学、市北初级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戏曲学校、银河少年艺术团等学校和艺术团体、播音专家参与了CD录制,通过独唱、合唱、朗诵等多种形式,对经典篇目进行重新演绎。收录的百余篇作品中,小学版共有52篇,中学版有62篇,除了一部分为谷建芬等名家多年前编写的曲目外,其余均由一线教师和音乐专家重新编写、谱曲,以达到文字优美、内容浅显的效果。例如,《孝敬父母歌》《尊敬长者歌》《生活习惯歌》等摘自《弟子规》,《言行歌》则选自《小儿语》。“立德篇”主要内容为孝敬父母、诚信从善等,收录了《论语》《礼记》中的部分篇目。“励志篇”侧重于问什么要立志和如何励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告诫,“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纸境界”、诸葛亮《诫子书》则提醒年轻人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勤学篇”侧重于为什么要勤学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爱国篇”主要选择描绘祖国美好山河或抒发忧国爱民情怀的诗文,学生们可在《敕勒歌》领略塞外风情,也可在《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中体味作者心境。
一边诵读一边思考
每一篇目除了有歌谱、白话文解说外,也附有课后练习和使用提示。例如,在小学版的《诚信歌》课后,请学生想一想,填一填,“我懂得尊敬老师,可以从什么做起;对待同学,可以从什么做起”;《读书要三到》选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唱完后,老师可以请学生搜集,有哪些古代文人用心读书的故事,值得今人学习。中学版“立德篇”建议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运用教材中的相关材料,自编、自演一出课本剧,反映校园生活;“爱国篇”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分小组自由组合,以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开一场趣味“旅行线路推荐会”,运用多媒体方式,介绍经典和该景点背后的奇闻趣事。“这不仅是一本音乐教材,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同样可以使用这本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范慧英说。
《国学乐歌》的编者还建议,学生在学习这套教材的时候,可以邀请父母一起加入,这非但是一次共同学习优秀古诗文的好机会,也会给每个家庭的学习成长带来很大帮助。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