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机器人、第一艘潜水艇、第一辆坦克……你是否知道,这些令人惊叹的发明,最初的创意来自同一个人?近期,上海科技馆为观众呈现“追寻大师的梦想——列奥纳多·达·芬奇机械发明与机器人展”,展示了80件机械模型和机器人模型、14件解剖学模型、16件达·芬奇名画复制品、4件手稿副本,首次在沪较完整地呈现达·芬奇的科技成就。展览至年底结束。
500年前的构想得实现
展览以“梦想与创造”为主题,展示的模型由意大利传统手工坊通过解密手稿,利用达·芬奇时代的工艺和相似材料,还原出500年前达·芬奇的创意和构想。
从塔楼的建筑设计、鸟类的飞行原理、肾脏的结构功能,到月面火山口的观察,在达·芬奇现存的14000份手稿中,他的发明天赋与科学先知显露无遗。然而,他大胆创新的设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但他的大部分设计在500年后,经由现代科学的分析,竟然都是准确可行的,也对二十世纪的工程科学带来弥足珍贵的启发。
大师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轻摇手柄,依靠滑轮和齿孔,木头人就会敲响手中的小鼓;为弹簧上锁,小车就能获得动力加速……所有这些,让参观者大为惊叹,原来除了绘画,这位大师居然还有如此天才的思维和设计。
根据其残缺不全的手稿,达·芬奇还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了潜水艇设想的人;发明了复杂的暗箱,已具备照相机的功能;预言隐形眼镜的出现与蒸汽的应用;精确绘出堪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相比拟的人体解剖图……
科技解读蒙娜丽莎密码
达·芬奇以独特的镜像书写法记录的手稿,为后世开启了一道智慧之门,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尚未解开的“密码”。例如蒙娜丽莎的画像,自然就是其中最大的悬疑,大师画的究竟是谁,又蕴含了怎样的秘密,这么多年一直不断牵动着人们的兴趣。
现场,两幅《蒙娜丽莎》最为引人注目。仔细分辨,两幅画有所不同,原来这是运用了现代数码科技,揭开了《蒙娜丽莎》的秘密:该图上了两层颜色,而主人公则是个典型的佛罗伦萨少女。另外,X光检测还指出,主人公原本的眉毛和睫毛被修复者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