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夏天,我在上海一家大型钢铁厂参加专业实习劳动。那天,是个高温日,轧钢车间进行设备大修,我和钳工班长徐师傅正在检修辊道。突然,走过来一位中年师傅,高高的个子,身穿蓝布工作服,头戴柳条帽,戴着一副秀郎架眼镜,他和徐师傅打过招呼后,就蹲下身来帮我们拧螺钉,换轴瓦,注润滑油。他熟练的动作,让我有些惊讶,就悄悄地问徐师傅:“他是谁呀?”
“啊,你不认识?他是冶金工业部部长!”徐师傅附着我的耳朵说。
两小时后,我们完成了一组成品输送辊道的检修任务。这时候,也在车间现场参加劳动的设备厂长说:“现在大家休息一下,请冶金工业部部长为我们作指示。”工人师傅放下手中的活,站起来热烈鼓掌。厂长又示意工人们朝前靠拢些。部长用衣袖擦了擦额上的汗珠说:“高温天气,钢铁工人很辛苦的,厂里降温防暑工作做得怎样?”在场的车间主任说:“在车间办公室旁边开辟了一间工人休息室,里面有电扇、冰块、盐汽水,还放了竹榻和靠椅。”一位老工人接着说:“我是轧钢工人,高温季节,领双倍的高温津贴,还领到一份免费营养菜。”又一位青年工人说:“现在,每天有厂里领导和科室干部下车间为我们送冷毛巾、饮料,也有顶班劳动,让我们多休息一会儿。”
部长一边仔细听,一边在小本上记着……已是午餐的时间,厂长邀请部长到厂部招待所用餐。
部长说:“我在工人食堂吃午饭。”说完,走出车间跟随工人一起来到大食堂。已有许多人在窗口排队买饭。部长悄悄地排在后面,买了一个芹菜炒干丝,一个番茄蛋汤,三两米饭,然后自己端着饭菜,朝我的饭桌走来,我们立即站起来让座。
部长摆摆手说:“大家坐下,我们边吃边聊。”
我说:“部长,您是很忙的,不影响您用膳。”
部长说:“没有关系。钢铁厂生活很累吧,干了几年了?”坐在旁边的徐师傅说:“他是冶金高专的学生,在厂里实习劳动。”“好啊,青年知识分子要下基层多锻炼。你学什么专业?”部长亲热地问。“冶金机械专业。”我答。部长说:“现在钢铁厂设备还很落后,以后要发展钢铁生产,就靠你们呀。”
毕业后,我选择了教育事业,远离了冶金生产部门。但这一次难忘的经历,仍然会时常出现在脑海里。“部长下车间劳动”,其实是那个时代的寻常事。如今时代不同了,但我想这样的干部作风是不应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