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有幸参加“河流·孩子”项目组,走进黔东南和鄂西的大山深处。那天,车子沿着高速一路奔向东南方,窗外是绵延不断的大山,一座座长长的隧道让人震撼而又感到枯燥。崎岖不平的山路颠得我胃有些不舒服,随着车子的上下跳动,头不时还会撞到车顶。开始,我觉得这非常好玩,可当我听说,这里的很多孩子每天都要走一两个小时这样的山路才能抵达学校时,我沉默啦!我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在这布满石块和坑洼不平的山路上行走的,在这多雨的黔东南,下了雨的路面会有多泥泞啊!
几天后,我们来到了鄂西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利川市忠路镇。这里狭窄的街道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我们沿着一条“山路”缓缓地上山。与其说这是“山路”,不如说这是条在杂草丛生中被人踩出来的路。
学校在半山腰,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建于1945年前的教学楼墙体开裂,透过天花板可以看到天上的白云。两张我们带来的崭新乒乓球桌摆放在简陋的泥土操场上,显得有些突兀。最让我感到愕然的是学生们的宿舍,一间由教室隔出来的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里,挤了9张双层床,塞了36个孩子,小小的单人床上要睡两个孩子,光光的床板上没有席褥!想起我每天躺在舒适宽大的床上睡觉,心中有些愧疚和酸楚!
烈日下,我们走访了几户学生家庭。最远的一家,大概有1小时的路程,而让我目瞪口呆的是,它位于陡峭的半山腰,因为完全是下坡,又很湿滑,我几次差点崴脚。孩子的父母都有些残疾,外出打工了,爷爷前不久去世,一个60多岁的老奶奶领着两个孩子在家。奶奶一个人在茶园、稻田之中辛苦地劳作着。
第二天,我们援建的添富小学奠基开工了,我看到不少妈妈抱着年幼的孩子来参加这隆重的仪式。或许,她们期盼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吧!新教学楼建成后,将给周围的村落,给几百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回上海的路上,我坐在颠簸的车里,沉思了很久。我想,道路虽然崎岖颠簸,但教育必将抚平孩子们的脚步,希望的路就在前面。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