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呛人噪声扰民
在中华新路893弄小区南面,原本是住宅楼的一楼开出了十几家小饭店,如小龙虾、菜饭骨头汤等。饭店后门处,排烟管道漆黑,直直地对着楼上人家排放。记者经过时,呛人的油烟直冲脑门,躲也躲不开。空调外机就装在搭建的塑料篷顶上,液化气钢瓶也三三两两放在门口。
记者走进楼内,居民抱怨不停。他们说,底楼居民十多年前将房屋租借给外来人员开店,五六年前几乎全变成饭店了。“早上6时开始备菜,‘咚咚咚’的切菜声把我们都吵醒了。午市、晚市炒菜时,油烟从窗户中钻进来,天稍微热一点,我们就要全天开着空调,根本不敢开窗通风。”居民还说,有些饭店晚上会把饭桌摆在人行道和小区里,很多食客喝醉了就在小区里方便、喧哗,又吵又臭。
为了扩大营业面积,几乎所有饭店都有敲掉承重墙的行为,“路上有大车经过,房子会晃。”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些饭店基本上都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联合执法收效甚微
居民说,几年来向有关部门多次反映这一情况,但始终无法解决。小区所属普善居委会负责人也直呼无奈:“小区沿街共19家商铺,只有2家有正规证照。居民擅自出租房屋,涉及‘居改非’问题,无证照经营又牵涉到工商、食药监等部门。来执法时,小饭馆就关门,执法人员一走,他们就开门营业。”
天目西路街道城管科则称,去年召开过协调会,“街道没有执法权,只能牵头工商、食药监、房办、环保、派出所等进行协调”。街道称自去年起,已联合各部门进行每天3次的巡逻整治,目前这里已列入街道“治安顽症治理”计划。
“推拖秀”养成顽症
而在前天报道的几个案例中,曝光多次没有解决也各有原因。民办立达中学门口的厅西路常年被马路菜场占据,是因为缺乏长效监管机制,执法人员前脚刚走,小贩卷土重来。华山医院旁的“山寨病房”则是当地街道、房管等有关部门“不作为”,任由居民将民房出租牟利。
3号线东宝兴路站、8号线市光路站的黑车问题,以及曹杨八村居民楼底楼破墙开店成了微型农贸市场的问题,则是一来乘客和居民有此需求,比如公交线路少、出租车“一车难求”、居民就近买菜等,二来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比如在破墙开店的源头上没有抓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职能部门的“推、拖、秀”三字诀令市民无奈又生气。“推”是指各职能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由于“周边问题”往往牵涉到城管、工商、环保、食药监、房管、派出所等多个部门,给各部门间互相推诿留下空间。在空间上,几区或几个街道的交界处是“重灾区”,各区域间互相推脱,小贩在结合部打起了游击,有时执法人员明明在场,却对马路对面的小贩不闻不问。
“拖”是面对市民的投诉,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有市民称,明明说好5个工作日给回复,却要等到十几天后才来一个不痛不痒的电话,有的甚至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音讯。
而有些联合执法又变成一场“秀”,执法时场面壮观、声势浩大,甚至邀请媒体见证。可等执法人员一走,避过了这阵风头,小贩、黑车又回归,一切变回了老样子。
本报记者 金旻矣
实习生 李倩宁